刺史
- 拼音
- cì shǐ
- 注音
- ㄘˋ ㄕˇ
刺史的意思
词语解释
刺史
古代官名自汉设立本为监察郡县的官员宋元以后沿用为一州长官的别称。
英feudal provincial or prefectural governor;
引证解释
古代官名。原为朝廷所派督察地方之官后沿为地方官职名称。 汉武帝 时分全国为十三部(州),部置刺史。 成帝 改称州牧 哀帝 时复称刺史。 魏 晋•于要州置都督兼领刺史职权益重。 隋炀帝、唐玄宗 两度改州为郡改称刺史为太守。后又改郡为州,称刺史,此后太守与刺史互名。 宋•于州置知州而无刺史职任,刺史之名仅为武臣升迁之阶。 元•明 废名 清 仅用为知州之别称。
引《汉书·百官公卿表上》:“武帝 元封 五年初置部刺史掌奉詔条察州,秩六百石,员十三人。”
唐•韩愈 《论变盐法事宜状》:“其餘观察及诸州刺史、县令、録事、参军多至每月五十千。”
清•顾炎武 《日知录·隋以后刺史》:“汉•之刺史犹今之巡按御史; 魏 晋•以下之刺史犹今之总督; 隋 以后之刺史,犹今之知府及 直隶 知州也。”
国语辞典
刺史
职官名。古代司地方纠察的官后沿称地方长官,清时为知州的尊称。
网络解释
刺史
刺史,又称刺使,职官。“刺”是检核问事的意思,即监察之职。“史”为“御史”之意。
秦制,每郡设御史,任监察之职,称监御史(监郡御史)。
汉初省,旋复置。文帝以御史多失职命丞相另派人员出刺各地不常置。汉武帝继废诸郡监察御史后,又于元封五年(前106年)分全国为十三部(州),各部始置刺史一人。“刺”,检核问事之意。刺史制度在西汉中后期得到进一步发展对维护皇权澄清吏治促使昭宣中兴局面的形成起着积极的作用。汉成帝绥和元年(前8年)刺史改称州牧职权进一步扩大由监察官变为地方军事行政长官。
刺史的字义分解
刺
拼音 cì cī 部首 刂 总笔画 8刺 [ cì cī ]1.用有尖的东西插入。如刺绣。刺伤。刺杀。2.暗杀。如刺客。被刺。行刺。3.侦探,打听。如刺探。4.用尖锐的话指出别人的坏处。如讽刺。讥刺。5.尖锐像针的东西。如芒刺。鱼刺。刺丛。 [更多解释]
史
拼音 shǐ 部首 丨 总笔画 5史 [ shǐ ]1.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亦指记述、研究这些的文字和学科。如历史。通史。断代史。近代史。世界史。文学史。史诗。史部(古代图书分类的一大部类,包括各类历史著作)。史坛。史评。史前(没有书面记录的远古)。史不绝书。2.古代掌管记载史事的官。如太史。内史。3.古代官职。如刺史。御史。4.姓。 [更多解释]
刺史的分字组词
刺史的近音词、同音词
刺史的相关词语
【刺史】的常见问题
-
刺史的拼音是什么?刺史怎么读?
答:刺史的拼音是:cì shǐ
点击 图标播放刺史的发音。 -
刺史是什么意思?
答: 古代官名自汉设立本为监察郡县的官员宋元以后沿用为一州长官的别称。
英feudal provincial or prefectural govern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