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部
- 拼音
- bǐ bù
- 注音
- ㄅㄧˇ ㄅㄨˋ
比部的意思
词语解释
比部
古代官署名。明·清时对刑部及其司官的习称。
引证解释
古代官署名。 三国 魏 始设为尚书的一个办事机关。后几代因之。 隋、唐、宋•属刑部。 元•以后废。其长官 三国 魏 以下为比部曹 隋 初为比部侍郎,后改称比部郎; 唐•宋 为比部郎中及员外郎。其职原掌稽核簿籍。后变为刑部所属四司之一。参阅《文献通考·职官六》、《新唐书·百官志一》。
明•清 时对刑部及其司官的习称。
引清•恽敬 《前光禄寺卿伊公祠堂碑铭》:“居贫实乐居丧实忧,吾於 伊比部 见之。”
清•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卷三:“﹝婕妤妾 赵 印﹞篆法刀法精妙入神恐近时人未必能若是也。此印现藏 潘德舆 比部家。”
国语辞典
比部
职官名。主管审计的职务历代职权不一如魏、晋时,主掌诏书、律令的审核。唐时负责内外赋敛经费俸禄。宋时主掌中外帐籍。但因随有行政处分故隶属刑部。金、元以后无此名。
网络解释
比部
比部,官署名。魏晋时设,为尚书列曹之一,职掌稽核簿籍。后世沿之。至唐代为刑部所属四司之一,设有郎中、员外郎各一人、主事四人。宋代为刑部三司之一。金元废。明清时用为刑部司官的通称《晋书.职官志》:“至魏尚书郎有殿中、吏部、驾部、金部、虞曹、比部......凡二十三郎。”《新唐书.百官志一》:“比部郎中、员外郎各一人,掌句会内外赋敛、经费、俸禄、公廨、勋赐、赃赎、徒役课程、逋欠之物,及军资、械器、和籴、屯收所入。”清恽敬《前光禄寺卿伊公祠堂碑铭》:居贫实乐,居丧实忧,吾于伊比部见之。”
比部的字义分解
比
拼音 bǐ 部首 比 总笔画 4比 [ bǐ ]1.较量高低、长短、远近、好坏等。如比赛。比附。对比。评比。2.能够相匹。如今非昔比。无与伦比。3.表示比赛双方胜负的对比。如三比二。4.表示两个数字之间的倍数、分数等关系。如比例。比值。5.譬喻,摹拟。如比如。比方。比兴( xìng )(文学写作的两种手法。“比”是譬喻;“兴”是烘托)。比画。比况(比照,相比)。6.靠近,挨着。如比比(一个挨一个,如“比比皆是”)。比肩继踵。比邻。鳞次栉比。7.和,亲。如比顺。8.及,等到。如比及。 [更多解释]
部
拼音 bù 部首 阝 总笔画 10部 [ bù ]1.全体中的一份。如部分(“分”读轻声)。外部。腹部。局部。全部。部件。部位(位置)。2.机关企业按业务范围分设的单位。如外交部。编辑部。部队(军队)。3.具有统属关系。如所部五十人。部下。部将。部属。部首。部落( luò )。4.安置安排。如部署。5.量词。如一部小说。三部汽车。 [更多解释]
比部的分字组词
比部的近音词、同音词
比部的相关词语
【比部】的常见问题
-
比部的拼音是什么?比部怎么读?
答:比部的拼音是:bǐ bù
点击 图标播放比部的发音。 -
比部是什么意思?
答: 古代官署名。明·清时对刑部及其司官的习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