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律五论
- 拼音
- sì lǜ wǔ lùn
- 注音
- ㄙˋ ㄌㄩˋ ㄨˇ ㄌㄨㄣˋ
- 繁体
- 四律五論
四律五论的意思
词语解释
四律五论
佛教重要经典。四律:一、《十诵律》六十一卷,后秦弗若多罗译;二、《四分律》,六十卷,后秦佛陀耶舍译;三、《僧祇律》四十卷,东晋佛陀跋陀罗等译;四、《五部律》,三十卷南朝宋佛陀什等译。五论:一、《毘尼母论》,八卷,本名《毘尼母经》,失译;二、《摩得勒伽论》,十卷,南朝宋伽跋摩译;三、《善见论》,十八卷,南朝齐伽跋陀罗译;四、《萨婆多论》,九卷,失译;五、《明了论》,一卷,南朝陈真谛译。
引证解释
佛教重要经典。四律:一、《十诵律》六十一卷, 后秦 弗若多罗 译;二、《四分律》六十卷, 后秦 佛陀耶舍 译;三、《僧祇律》四十卷, 东晋 佛陀跋陀罗 等译;四、《五部律》三十卷, 南朝 宋•佛陀什 等译。五论:一、《毘尼母论》,八卷,本名《毘尼母经》,失译;二、《摩得勒伽论》,十卷, 南朝•宋 伽跋摩 译;三、《善见论》,十八卷, 南朝•齐 伽跋陀罗 译;四、《萨婆多论》,九卷,失译;五、《明了论》,一卷, 南朝•陈 真谛 译。
网络解释
四律五论
属于萨婆多部(有部)的《十诵律》六十一卷、昙无德部的《四分律》六十卷、大众部的《摩诃僧祇律》四十卷、弥沙塞部的《五分律》三十卷总称四律。另《毗尼母论》八卷、《萨婆多部毗尼摩得勒伽》十卷、《善见律毗婆沙》十八卷、《萨婆多毗尼毗婆沙》九卷及《律二十二明了论》一卷,总称五论。
四律五论的字义分解
四
拼音 sì 部首 囗 总笔画 5四 [ sì ]1.数名,三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肆”代)如四方。四边。四序(即“四季”)。四体(a.指人的四肢;b.指楷、草、隶、篆四种字体)。四库(古籍经、史、子、集四部的代称。亦称“四部”)。四君子(中国画中对梅、兰、竹、菊四种花卉题材的总称)。2.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6”。 [更多解释]
律
拼音 lǜ 部首 彳 总笔画 9律 [ lǜ ]1.法则,规章。如纪律。法律。定律。规律。清规戒律。律师。2.约束。如律己。3.中国古代审定乐音高低的标准,把声音分为六律(阳律)和六品(阴律)。合称“十二律”如律吕(古代用竹管制成的校正乐律的器具,以管的长短来确定音的不同高度,从低音管算起,成奇数的六个管称“律”;成偶数的六个管称“吕”,后来“律吕”作为音律的统称)。4.旧诗的一种体裁。如律诗。5.姓。 [更多解释]
五
拼音 wǔ 部首 一 总笔画 4五 [ wǔ ]1.数名,四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伍”代)如五彩。五官。五谷。五金。五代(中国朝代名,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先后在中原建立政权的时期)。五帝(中国传说中的五个帝王,通常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五毒(指蝎、蛇、蜈蚣、壁虎、蟾蜍)。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岭(指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五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和中岳嵩山,是中国历史上五大名山)。五脏(指心、肝、脾、肺、肾)。2.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6”。 [更多解释]
论
拼音 lùn lún 部首 讠 总笔画 6论 [ lùn lún ]1.分析判断事物的道理。如论断。论点。论辩。论据。论者。议论。讨论。辩论。2.分析阐明事物道理的文章、理论和言论。如理论。舆论。专论。社论。3.学说,有系统的主张。如系统论。4.看待。如一概而论。5.衡量,评定。如论罪。论功行赏。6.按照。如论件。论资排辈。7.姓。 [更多解释]
四律五论的分字组词
四律五论的相关词语
【四律五论】的常见问题
-
四律五论的拼音是什么?四律五论怎么读?
答:四律五论的拼音是:sì lǜ wǔ lùn
点击 图标播放四律五论的发音。 -
四律五论是什么意思?
答: 佛教重要经典。四律:一、《十诵律》六十一卷,后秦弗若多罗译;二、《四分律》,六十卷,后秦佛陀耶舍译;三、《僧祇律》四十卷,东晋佛陀跋陀罗等译;四、《五部律》,三十卷南朝宋佛陀什等译。五论:一、《毘尼母论》,八卷,本名《毘尼母经》,失译;二、《摩得勒伽论》,十卷,南朝宋伽跋摩译;三、《善见论》,十八卷,南朝齐伽跋陀罗译;四、《萨婆多论》,九卷,失译;五、《明了论》,一卷,南朝陈真谛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