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征明
- 拼音
- wén zhēng míng
- 注音
- ㄨㄣˊ ㄓㄥ ㄇㄧㄥˊ
- 繁体
- 文徵明
文征明的意思
词语解释
文征明
人名。(西元1470~1560)初名璧,以字行,别字征仲号衡山,明长洲(今江苏省吴县)人。
国语辞典
文征明
人名。(西元1470~1560)初名璧,以字行,别字征仲,号衡山,明长洲(今江苏省吴县)人。诗、文、书、画皆清远有致与徐祯卿等四人称吴中四才子。正德末授翰林院待诏。世称文待诏私谥贞献先生,著有《甫田集》。
网络解释
文徵明
文徵明(1470.11.28—1559.3.28)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明代杰出画家、书法家、道家、文学家。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因官至翰林待诏私谥贞献先生,故称“文待诏”、“文贞献”。为人谦和而耿介宁王朱宸濠因仰慕他的贤德而聘请他文徵明托病不前往。正德末年因为岁贡生荐试吏部授翰林待诏。他不事权贵,尤不肯为藩王、中官作画任官不久便辞官归乡。留有《甫田集》。
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其与沈周共创“吴派”。在画史上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
文征明的字义分解
文
拼音 wén 部首 文 总笔画 4文 [ wén ]1.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如灿若文锦。2.刺画花纹。如文身。3.记录语言的符号。如文字。文盲。以文害辞。4.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如文凭。文艺。文体。文典。文苑。文献(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文采( 1. 文辞、文艺方面的才华; 2. 错杂艳丽的色彩)。5.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如文化。文物。6.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如天文。水文。7.旧时指礼节仪式。如虚文。繁文缛节(过多的礼节仪式)。8.文华辞采,与“质”、“情”相对。如文质彬彬。9.温和。如文火。文静。文雅。10.指非军事的。如文职。文治武功(指礼乐教化和军事功绩)。11.指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如文言。文白间杂。12.专指社会科学。如文科。13.掩饰。如文过饰非。14.量词,指旧时小铜钱。如一文不名。15.姓。 [更多解释]
征
拼音 zhēng 部首 彳 总笔画 8征 [ zhēng ]1.远行。如长征。征途。征夫。征人。征衣。征帆(远行的船)。2.用武力制裁,讨伐。如征服(用力制服)。征讨。征伐。征战(出征作战)。南征北战。3.召集。如征兵。征募(招募兵士)。征集兵马。4.收集。如征税。征粮。5.招请,寻求。如征求。征稿。征婚。征聘(招聘)。征询(征求意见)。6.证明,证验。如征引(引用,引证)。信而有征。7.表露出来的迹象。如特征。征候。 [更多解释]
明
拼音 míng 部首 日 总笔画 8明 [ míng ]1.亮,与“暗”相对。如明亮。明媚。明净。明鉴(➊明镜;➋指可为借鉴的明显的前例;➌明察)。明灭。明眸。明艳。明星。明珠暗投(喻怀才不遇或好人失足参加坏团伙,亦泛指珍贵的东西得不到赏识)。2.清楚。如明白。明显。明晰。明了。明确。明朗。3.懂得,了解。如明哲保身。不明事理。深明大义。4.公开,不隐蔽。如明说。明讲。明处。5.能够看清事物。如明察秋毫。耳聪目明。眼明手快。6.睿智。如英明。贤明。明君。7.视觉,眼力。如失明。8.神灵,泛指祭神供神之物。如明器(殉葬用的器物,亦作“冥器”)。9.次(专指日或年)如明日。明年。10.中国朝代名。如明代。11.姓。 [更多解释]
文征明的分字组词
文征明的相关词语
【文征明】的常见问题
-
文征明的拼音是什么?文征明怎么读?
答:文征明的拼音是:wén zhēng míng
点击 图标播放文征明的发音。 -
文征明是什么意思?
答: 人名。(西元1470~1560)初名璧,以字行,别字征仲号衡山,明长洲(今江苏省吴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