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涂西抹
东涂西抹的意思
词语解释
东涂西抹
谓妇女用脂粉打扮。
唐薛逢晩年宦途失意曾策瘦马赴朝。值新科进士列队而出前导责逢回避逢笑,遣人答曰:“报道莫贫相!阿婆三五少年时也曾东涂西抹来。”见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记》。本以妇女装饰为喻谓自己少年时亦曾凭文章取进士。后用为自己写作或绘画的谦词。
胡写乱涂;轻率下笔。
比喻不从根本着手。
引证解释
谓妇女用脂粉打扮。
引宋•陆游 《阿姥》诗:“犹有尘埃嫁时镜东涂西抹不成粧。”
宋•陈善 《扪虱新话·东坡山谷诗可谓画本》:“正如市倡东涂西抹忽见 谢 家夫人萧散,自有林下风采亦復可喜。”亦作“东抹西涂”。
引唐•薛逢 晚年宦途失意曾策瘦马赴朝。值新科进士列队而出,前导责 逢 回避, 逢 笑,遣人答曰:“报道莫贫相!阿婆三五少年时,也曾东涂西抹来。”
见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记》。本以妇女装饰为喻,谓自己少年时亦曾凭文章取进士。后用为自己写作或绘画的谦词。 金•元好问 《自题写真》诗:“东涂西抹窃时名一线微官误半生。”
《剪灯新话·令狐生冥梦录》:“三生贱士一介穷儒。左枝右梧,未免儿啼女哭;东涂西抹不救命蹇时乖。”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七回:“我从前曾经要学画两笔山水东涂西抹的闹了多少时候还学不会呢!”清•龚自珍 《金缕曲·沉虹桥广文小像题词》词:“祇东抹西涂还肯。两载云萍交谊在更十行斜墨匆匆印。”胡写乱涂;轻率下笔。
引《说岳全传》第七十回:“本寺近日来了一个疯僧最喜欢东涂西抹,想必是他写的。”
清•梁章鉅 《浪迹丛谈·郭频伽论诗两则》:“宋•‘四灵’之论五律曰:‘一篇幸止四十字再加一字,吾未如之何矣!’ 金源 党竹豀 之论七律曰:‘五十六字皆如圣贤中有一字不经鑪锤,便若一屠沽子厠其间也。’语皆名雋,可为东涂西抹者下一针砭。”比喻不从根本着手。
引梁启超 《新民论》第二节:“非尔者则虽今日变一法,明日易一人,东涂西抹,学步效顰,吾未见其能济也。”
国语辞典
东涂西抹
从事写作者的自谦语。
引宋·吴潜〈八声甘州·任渠侬〉词:「何事东涂西抹空遣鬓毛稀。」
随处乱写乱画。
引《精忠岳传·第七〇回》:「本寺近日来了一个疯僧,最喜东涂西抹,想必是他写的。」
东涂西抹的字义分解
东
拼音 dōng 部首 一 总笔画 5东 [ dōng ]1.方位词,日出的方向,与“西”相对。如东方。东经(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或经线)。东山再起(喻失势之后,重新恢复地位)。付诸东流。2.主人(古代主位在东,宾位在西)如房东。股东。东道主(泛指请客的主人,亦称“东道”、“作东”)。3.请客出钱的人。如作东。4.姓。 [更多解释]
涂
拼音 tú 部首 氵 总笔画 10涂 [ tú ]1.使颜色或油漆等附着在上面。如涂饰。涂漆。涂抹。2.乱写。如涂鸦。3.用笔抹上或抹去。如涂改。涂窜。涂乙。4.泥泞。如涂炭。5.河流或海流夹杂的泥沙在地势较平的河流入海处或海岸附近沉积而成的浅海滩。如海涂。滩涂。6.同“途”。7.姓。 [更多解释]
西
拼音 xī 部首 西 总笔画 6西 [ xī ]1.方向,太阳落下的一边,与“东”相对。如西面。西晒。西域。西方。西席(旧时对幕友或家塾教师的敬称。古代主位在东,宾位在西。亦称“西宾”)。西宫(借指妃嫔)。2.事物的样式或方法属于西方的(多指欧美各国)如西学。西画。西餐。西医。3.姓。 [更多解释]
抹
拼音 mǒ mò mā 部首 扌 总笔画 8抹 [ mǒ mò mā ]1.涂。如涂抹。抹粉(喻美化或掩饰)。抹黑(喻丑化)。抹子(瓦工用来抹灰泥的器具。亦称“抹刀”)。2.揩,擦。如抹拭。哭天抹泪。3.除去,勾掉,不计在内。如抹煞。4.轻微的痕迹:“林梢一抹青如画”。一抹余晖。 [更多解释]
东涂西抹的分字组词
东涂西抹的相关词语
【东涂西抹】的常见问题
-
东涂西抹的拼音是什么?东涂西抹怎么读?
答:东涂西抹的拼音是:dōng tú xī mǒ
点击 图标播放东涂西抹的发音。 -
东涂西抹是什么意思?
答: 谓妇女用脂粉打扮。唐薛逢晩年宦途失意曾策瘦马赴朝。值新科进士列队而出前导责逢回避逢笑,遣人答曰:“报道莫贫相!阿婆三五少年时也曾东涂西抹来。”见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记》。本以妇女装饰为喻谓自己少年时亦曾凭文章取进士。后用为自己写作或绘画的谦词。胡写乱涂;轻率下笔。比喻不从根本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