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ánzhīshuǐběnzhī

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拼音 wú yuán zhī shuǐ wú běn zhī mù怎么读

注音 ㄨˊ ㄩㄢˊ ㄓ ㄕㄨㄟˇ , ㄨˊ ㄅㄣˇ ㄓ ㄇㄨˋ

繁体 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感情中性

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的意思

折叠展开

源:水源;本:树根。
没有源头的水,没有根的树。比喻没有基础的事物。

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昭公九年》:“我在伯父,犹衣服之有冠冕,木水之有本原。”

例子理性的东西所以靠得住,正是由于它来源于感性,否则理性的东西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毛泽东《实践论》)

用法作宾语;指没有基础的事物。

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的详细解释

折叠展开

【释义】

比喻没有根本基础的事物。亦作“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like) water without a source,or a tree without roots
  2. как река без истоков,как дерево без корней

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wú),一部,共4画

没有,与“有”相对;不。如:无辜。无偿。无从(没有门径或找不到头绪)。无度。无端(无缘无故)。无方(不得法,与“有方”相对)。无非(只,不过)。无动于衷。无所适从。

读(yuán),氵部,共13画

水流所从出的地方。如:河源。泉源。发源。源远流长。源头。

事物的根由。如:来源。资源。渊源。能源。起源。策源地。

姓。

读(zhī),丶部,共3画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如:赤子之心。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如: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如: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虚用,无所指。如:久而久之。

往,到:“吾欲之南海”。

读(shuǐ),水部,共4画

一种无色、无臭、透明的液体。如:水稻。水滴石穿。水泄不通。

河流。如:汉水。湘水。

江河湖海的通称。水库。水利。水到渠成(喻条件成熟,事情就会顺利完成)。水可载舟。跋山涉水。依山傍水。

液汁。如:水笔。墨水。

指附加的费用或额外的收入。如:贴水。外水。肥水。

指洗的次数。如:这衣服洗过两水了。

姓。

读(wú),一部,共4画

没有,与“有”相对;不。如:无辜。无偿。无从(没有门径或找不到头绪)。无度。无端(无缘无故)。无方(不得法,与“有方”相对)。无非(只,不过)。无动于衷。无所适从。

读(běn),木部,共5画

草木的根。如:本草(泛指中药)。无本之木。

事物的根源,与“末”相对。如:本末(头尾;始终)。根本(根源;彻底;本质上)。

草的茎,树的干。如:草本植物。

中心的,主要的。如:本部。本体。

原来。如:本来。本领。

自己这方面的。如:本国。本身。本位。本分( fèn )。

读(zhī),丶部,共3画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如:赤子之心。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如: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如: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虚用,无所指。如:久而久之。

往,到:“吾欲之南海”。

读(mù),木部,共4画

树类植物的通称。如:树木。乔木。灌木。木石(树木和石头,喻没有知觉和情感的东西)。缘木求鱼。

木料、木制品。如:木材。木器。木刻。木匠。木已成舟。

棺材。如:棺木。

质朴。如:木讷(朴实迟钝)。

呆笨。如:木鸡。

感觉不灵敏,失去知觉。如:麻木。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

姓。

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分字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