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ǐxiàwèn

不耻下问

拼音 bù chǐ xià wèn怎么读

注音 ㄅㄨˋ ㄔˇ ㄒㄧㄚˋ ㄨㄣˋ

繁体 不恥下問

感情褒义

近义词不矜不伐 功成不居 虚怀若谷 询于刍荛 谦虚谨慎

反义词 好为人师 居功自傲 师心自用 骄傲自满

不耻下问的意思

折叠展开

不耻:不以为耻辱;下问:降低身份请教别人。
不以向比自己学识差或地位低的人去请教为可耻。形容虚心求教。

出处春秋・孔子《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何晏集解:“下问,谓凡在己下者。”

例子在学习上,我们要有不耻下问的精神。

正音“问”,读作“wèn”,不能读作“wén”。

辨形“耻”,不能写作“尺”。

用法动宾式;作主语、谓语、宾语;含褒义,形容虚心求教。

歇后语孔夫子拜师 —— 不耻下问

谜语向乞丐讨教 (谜底:不耻下问)

故事 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学识渊博,能虚心向别人学习。他去太庙祭祖,向别人问这问那,别人不解地问孔子,孔子说:“对于自己不懂的东西就要问清楚,这就是不耻下问,勤奋好学。”

不耻下问的详细解释

折叠展开

【释义】

不以向身分较低微或是学问较自己浅陋的人求教为羞耻。语出《论语・公冶长》。△“不媿下学”、“无恶下问”

【典源】

《论语・公冶长》

[1]问曰:“[2]何以谓之文也?”子曰:“[3],不耻[4],是以谓之文也。”

注解

[1]子贡:端木赐(公元前520∼前456),春秋卫国人。善于经商,有口才,列于孔门四科中的言语科。

[2]孔文子:孔圉(),谥文,生卒年不详,春秋卫国大夫。

[3]敏而好学:聪明好学。敏,聪慧。

[4]下问:向年纪、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

【典故】

据《论语・公冶长》记载:春秋时,孔子的学生子贡觉得孔圉生前的为人,不适合取“文”这个谥号,因为他并不温文儒雅。于是问孔子说:“孔圉为什么会有『文』这个谥号?”孔子认为“文”可以做另一种解释,因此回答说:“他天资聪颖又好学,即使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求教也不会感到羞耻,这样的行为就可以给他『文』这个谥号了。”后来原文中的“不耻下问”就用来比喻不以向身分较低微、或是学问较自己浅陋的人求教为羞耻。

【书证】

  • 01.《论语・公冶长》:“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源)
  • 02.汉・荀悦《申鉴・政体》:“天子有四时。朝以听政,昼以访问……不拒直辞,不耻下问。”
  • 03.《三国志・卷二一・魏书・王卫二刘列传・刘廙》:“圣人不以智轻俗,王者不以人废言。故能成功于千载者,必以近察远,智周于独断者,不耻于下问,亦欲博采必尽于众也。”
  • 04.《抱朴子・内篇・勤求》:“夫读五经,犹宜不耻下问,以进德修业,日有缉熙。”
  • 05.《晋书・卷四二・王浑列传》:“陛下钦明圣哲,光于远近,明诏冲虚,询及刍荛,斯乃周文畴咨之求,仲尼不耻下问也。”
  • 06.《新唐书・卷一六二・独孤及列传》:“孔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然则多闻阙疑,不耻下问,圣人之心也。”
  • 07.《明史・卷二八八・文苑列传四・焦竑》:“殿下言不易发,得毋讳其误耶?解则有误,问复何误?古人不耻下问,愿以为法。”
  • 08.《老残游记》第七回:“阁下既不耻下问,弟先须请教宗旨何如?”

【用法】

语义不以向身分较低微或是学问较自己浅陋的人求教为羞耻。褒义。

类别用在“虚心请教”的表述上。

例句

他的成功就在于他能不耻下问,虚心受教。

当主管的人就怕不懂装懂,无法不耻下问

虚怀若谷,不耻下问正是老长官让人怀念的地方。

你要多不耻下问,去听听部属的意见,借以集思广益。

他虽然学术地位崇高,但虚怀若谷,不耻下问,让人更加尊敬他。

就是因为老教授已是权威,所以他不耻下问的精神,更令人钦佩。

你没看到柳树越高大,枝条越低垂吗?学问越高的人,越应该不耻下问

你若要在事业上有所成就,获得人们的尊敬,就要能真正做到不耻下问

王博士每次下乡,就到处向当地农民请教水土情形,不耻下问的精神令人敬佩。

【辨识】

形音耻,音chǐ。羞耻。不可写作“齿”。

不耻下问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stoop to ask questions from common people
  2. 下問(かもん)を耻(は)じない,自分より下の人に教えを請うのを耻(はじ)としない
  3. не стыдиться спрáшивать у других
  4. condescendre à,ne pas avoir honte de,ne pas rougir de consulter un inférieur

不耻下问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bù fǒu),一部,共4画

副词。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如: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如:不,我不知道。

用在句末表疑问。如:他现在身体好不?

读(chǐ),耳部,共10画

羞愧,羞辱。如:羞耻。雪耻。奇耻大辱。耻笑。耻骂。

读(xià),一部,共3画

位置在低处的,与“上”相对。如:下层。下款。

等级低的。如:下级。下品。下乘(佛教用语,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平庸境界或下品)。下里巴人(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学艺术,常与“阳春白雪”对举)。

方面,方位。如:两下都同意。

次序或时间在后的。如:下卷。下次。下限。

由高处往低处,降落。如:下山。下车。下马。下达。

使降落。如:下半旗。下棋。

进入。如:下海。

投送。如:下书。

到规定时间结束日常工作或学习。如:下班。下课。

谦辞。如:在下。下官。

颁布。如:下令。

攻克。如:攻下。

卸掉。如:下货。把他的枪下了。

用,投入精力。如:下工夫。

退让。如:争执不下。

做出判断。如:下结论。

量词,指动作次数。如:打三下。

用在名词后边(❶表示在里面,如“心下”、“言下”;❷表示当某个时节,如“节下”、“年下”)。

用在动词后边(❶表示关系,如“教导下”、“培养下”;❷表示完成或结果,如“打下基础”;❸与“来”、“去”连用表示趋向或继续,如“走下去”、“停下来”)。

少于。如:不下二百人。

动物生产。如:鸡下蛋。

读(wèn),门部,共6画

有不知道或不明白的事请人解答。如:询问。问答。问题。问鼎(指图谋夺取政权)。问津。质问。过问。

为表关切而询问。如:慰问。问候。问长问短。

审讯,追究。如:审问。问案。唯你是问。

管,干预。如:概不过问。

向某人或某方面要东西。如:我问他借几本书。

姓。

不耻下问分字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