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ùér

触而即发

拼音 chù ér jí fā怎么读

注音 ㄔㄨˋ ㄦˊ ㄐㄧˊ ㄈㄚ

繁体 觸而即發

触而即发的意思

折叠展开

触:碰;即:就。
原指把箭扣在弦上,拉开弓等着射出去。比喻事态发展到了十分紧张的阶段,稍一触动就立即会爆发。

出处清・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三:积数千年民族之精髓,递相遗传,递相扩充,其机固有磅礴郁积,一触即发之势。

触而即发的详细解释

折叠展开

【释义】

犹“一触即发”。见“一触即发”条。

【典故】

此处所列为“一触即发”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一触即发”典源作“触而即发”。指一经触动而立即有所感发或反应,多用于感情方面。李开先,字伯华,号中麓,自称中麓子或中麓山人,山东章丘人。他前后做官十几年,罢官还乡后,主要从事文学创作,是明代中叶著名的文学家和戏曲家。他以前认识一位前辈朋友张龙明。张氏曾私下托付他,将毕生之作〈原命〉、〈原性〉二文传世下去。二十几年来,他谨记于心。后来,在他的作品《李中麓闲居集・原性堂记》中记载:他有一间本来名为“面山”的屋子,有一次,来访的客人问他,为何不改称“原性”?李开先一听,有感于和张龙湖的往事,于是欣喜地就把屋子改名了。他在文章中说他改屋名是本来内心即存有“原性”之念,被客人之言触动而发,不知客人为何也和他有相同的见解呢?后来“一触即发”这句成语可能就从这里演变而出,转用来比喻很紧张的情势或很危险的时刻。

【书证】

  • 01.明・李开先〈原性堂记〉:“予方有意,触而即发,不知客何所见,适投其机乎?”(源)

触而即发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chù),角部,共13画

抵、顶。如:抵触。“羝羊触藩,赢其角”。

碰,撞。如:触礁。触电。触动。触摸。触发。触犯。触怒。

遇着。如:接触。触觉( jué )。触目惊心。触角( jiǎo )。触景生情。触类旁通。

因某种刺激而引起感情变化。如:感触。忽有所触。

读(ér),而部,共6画

同“尔”,代词,你或你的:“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连词(①表平列,如“多而杂”。②表相承,如“取而代之”。③表递进,如“而且”。④表转折,如“似是而非”。⑤连接肯定和否定表互为补充,如“浓而不烈”。⑥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如“侃侃而谈”。⑦插在主语谓语中间表假设,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表(从……到……)如:从上而下。

读(jí),卩部,共7画

就是。如:知识即力量。

当时或当地。如:即日。即刻。即席。即景。在即。即兴( xìng )。

就,便。如:黎明即起。

假如,倘若。如:即使。即便( biàn )。即或。即令。

靠近。如:不即不离。

到,开始从事。如:即位。

读(fā fà),又部,共5画

交付,送出。如:分发。发放。发行(批发)。

放,射。如:发射。百发百中。焕发。

表达,阐述。如:发表。发凡(陈述某一学科或一本书的要旨)。阐发。

散开,分散。如:发散。

开展,张大,扩大。如:发展。发扬。

打开,揭露。如:发现。发掘。

产生,出现。如:发生。发愤。奋发。

食物因发酵或水浸而膨涨。如:发面。

显现,显出。如:发病。发抖。发憷。

开始动作。如:发动。

引起,开启。如:启发。发人深省。

公布,宣布。如:发布。发号施令。

量词,用于枪弹、炮弹。

触而即发分字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