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áizhīwàng

来苏之望

拼音 lái sū zhī wàng怎么读

注音 ㄌㄞˊ ㄙㄨ ㄓ ㄨㄤˋ

繁体 來蘇之望

来苏之望的意思

折叠展开

苏:苏息。
从疾苦中获得休养生息的希望。

出处《尚书・仲虺之诰》:“予后,后来其苏。”晋・刘琨《劝进表》:四海望中兴之美,群生怀来苏之望

例子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九十八回:吏无抚治之方,人鲜~。

来苏之望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lái),一部,共7画

由另一方面到这一方面,与“往”、“去”相对。如:来回。来往。过来。归来。来鸿去燕(喻来回迁徙,不能在一地常住;亦喻书信来往)。

从过去到现在。如:从来。向来。

现在以后,未到的时间。如:来年。将来。来日方长。

用在数词或数量词后面,表示约略估计。如:二百来头猪。

做某个动作。如:胡来。

用在动词前,表示要做某事。如:大家来动脑筋。

用在动词后,表示做过(一般均可用“来着”)如:昨天他哭来。

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趋向。如:上来。

表示发生。如:暴风雨来了。

在数词一、二、三后面,表示列举理由。如:这台收录机一来音质好,二来价钱便宜,我就买了。

用做诗、歌词中的衬字。如:八月里来桂花香。

表示语气,归去来兮!

姓。

读(sū sù),艹部,共7画

植物名(“紫苏”或“白苏”的种子,称“苏子”)。

指须头下垂物。如:流苏。

昏迷中醒过来。如:苏生。苏醒。死而复苏。

缓解,解除。如:以苏其困。

特指“江苏省”、“苏州市”如:苏剧。苏绣(苏州的刺绣)。

前“苏联”的简称。中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把当时的工农民主政权组织称为“苏维埃”;把当时的根据地称为“苏区”。

姓。

见“噜”字“噜苏”。

读(zhī),丶部,共3画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如:赤子之心。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如: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如: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虚用,无所指。如:久而久之。

往,到:“吾欲之南海”。

读(wàng),月部,共11画

看,往远处看。如:望见。眺望。张望。望尘莫及(喻远远落后)。望风捕影。

拜访。如:看望。拜望。探望。

希图,盼。如:期望。欲望。喜出望外。

人所敬仰的,有名的。如:望族。名望。声望。威望。

向,朝着。如:望东走。

月圆,农历每月十五日前后。如:望日。

埋怨,责备。如:怨望。

姓。

来苏之望分字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