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ěběnzhú

舍本逐末

拼音 shě běn zhú mò怎么读

注音 ㄕㄜˇ ㄅㄣˇ ㄓㄨˊ ㄇㄛˋ

繁体 捨本逐末

感情贬义

近义词买椟还珠 本末倒置 舍近求远 贪小失大

反义词 追本求源 追本穷源

舍本逐末的意思

折叠展开

抛弃根本的;而在小事上下功夫。

出处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上农》:“民舍本而事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其产约则轻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

例子写文章只追求形式而不注重内容,那是舍本逐末

正音“舍”,读作“shě”,不能读作“shè”。

辨形“末”,不能写作“未”。

辨析舍本逐末”偏重在“做的内容不当”。而“舍近求远”偏重在“方式不当”。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故事 战国时期,孟子的弟子问他现在要办的事情很多该如何处理,孟子说应该知道要做的事情中哪些是最急需办的就先办,不能面面俱到。如果父母死子女在服丧期间吃饭狼吞虎咽,喝汤时响声很大,这就是舍本逐末,不知自己当前该干什么。

舍本逐末的详细解释

折叠展开

【释义】

即“舍本逐末”。见“舍本逐末”条。

【典故】

此处所列为“舍本逐末”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舍本逐末”原作“舍本事末”。“舍本事末”之“本”,原指农事。古时候以农立国,故以农业为本业,以工、商为末业,所以“舍本事末”是指人民不务农而从事于工、商。《吕氏春秋・士容论・上农》一文,讲的是当时的农业政策。力陈人民务农对国家的影响,直指人民从事农业就会因生产富足而不肯轻易迁徙。不务农而从事工、商,则农作物产量减少人民就会轻易迁徙,无心安居故土。且民舍本而事末,会变得好耍小聪明狡滑多诈,善于玩弄法律,颠倒是非。后来“舍本逐末”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且多借指不求事物的根本大端,只重视微末小节。另外据《战国策・齐策四》载,齐国使者对于赵孝威太后见面先问齐国岁收、百姓安好,才问候齐王这件事,感到不满。于是赵孝威太后回说:“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意思是:“如果没有岁收,怎么会有人民?没有人民,怎么会有国君?哪有舍去根本而问旁枝末节的道理呢?”是以人民为根本大端,君主为微末小节。

【书证】

  • 01.《抱朴子・外篇・勖学》:“舍本逐末者,谓之勤修庶几;拥经求己者,谓之陆沈迂阔。”
  • 02.清・钱泳《履园丛话・卷四・水学・协济》:“一以小民穷困,舍本逐末而不垦。是以荒瘠之地日多,而懒惰之民日积。”

舍本逐末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attend to trifles to the neglect of essentialf
  2. 根本を捨てて,末節を求(もと)める
  3. забывáть о глáвном и гиáться за чáстностями
  4. négliger l'essentiel pour s'attacher à l'accessoire

舍本逐末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shě shè),人部,共8画

放弃,不要了。如:舍己为人。舍近求远。四舍五入。

施舍。如:舍粥。舍药。

读(běn),木部,共5画

草木的根。如:本草(泛指中药)。无本之木。

事物的根源,与“末”相对。如:本末(头尾;始终)。根本(根源;彻底;本质上)。

草的茎,树的干。如:草本植物。

中心的,主要的。如:本部。本体。

原来。如:本来。本领。

自己这方面的。如:本国。本身。本位。本分( fèn )。

读(zhú),辶部,共10画

强迫离开。如:逐客令。放逐。驱逐。

依照先后次序,一一挨着。如:逐步。逐个。逐渐。逐年。逐一。

追赶。如:逐鹿(喻争夺天下)。角( jué )逐(争相取胜)。追逐。笑逐颜开。

读(mò),一部,共5画

尖端,梢。如:末梢。末端。秋毫之末(毫毛尖端)。

最后,终了。如:末了( liǎo )。末尾。末日。末代。穷途末路。

非根本的,次要的,差一等的。如:末业。末技。舍本逐末。

碎屑。如:末子。碎末。

传统戏剧角色名,一般扮演中年以上男子。如:正末。副末。外末。末本(以男角主唱的杂剧)。

舍本逐末分字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