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īzhīdōng

失之东隅

拼音 shī zhī dōng yú怎么读

注音 ㄕ ㄓ ㄉㄨㄥ ㄩˊ

繁体 失之東隅

感情中性

反义词 得不偿失

失之东隅的意思

折叠展开

早上丢失了(晚上又收回来);比喻开始失败(最后取得成功)。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冯异传》:“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例子但是失之东隅,还可以收之桑榆,亡羊补牢,还未为晚。孙中山《党员不可存心做官发财》

正音“隅”,读作“yú”,不能读作“ǒu”。

辨形“隅”,不能写作“于”。

用法偏正式;作分句;常与收之桑榆连用。

故事 东汉初年,光武帝刘秀派大将冯异与邓禹去围剿赤眉农民起义军,邓禹与义军交战后不幸损兵折将,冯异命令部队加强防御,收拢溃散的散兵,同时派军装成赤眉军打入其内部,结果大获全胜。朝廷下文书表彰他们的战斗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失之东隅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suffer a loss in one place

失之东隅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shī),大部,共5画

丢。如:遗失。坐失良机。收复失地。流离失所。

违背。如:失约。失信。

找不着。如:迷失方向。

没有掌握住。如:失言。失职。失调( tiáo )。

没有达到。如:失望。失意。

错误。如:失误。失策。过失。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改变常态。如:惊慌失色。

读(zhī),丶部,共3画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如:赤子之心。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如: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如: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虚用,无所指。如:久而久之。

往,到:“吾欲之南海”。

读(dōng),一部,共5画

方位词,日出的方向,与“西”相对。如:东方。东经(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或经线)。东山再起(喻失势之后,重新恢复地位)。付诸东流。

主人(古代主位在东,宾位在西)如:房东。股东。东道主(泛指请客的主人,亦称“东道”、“作东”)。

请客出钱的人。如:作东。

姓。

读(yú),阝部,共11画

角落。如:城隅。墙隅。屋隅。隅隙(屋角的洞穴)。向隅而泣。

〔隅中〕将近中午的时候。

靠边的地方。如:海隅。

失之东隅分字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