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ūkōngduōduō

书空咄咄

拼音 shū kōng duō duō怎么读

注音 ㄕㄨ ㄎㄨㄥ ㄉㄨㄛ ㄉㄨㄛ

繁体 書空咄咄

感情中性

书空咄咄的意思

折叠展开

语本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黜免》:“殷中军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
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后因以“书空咄咄”为叹息、愤慨、惊诧的的典实。

出处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黜免》:“殷中军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例子书空咄咄知谁解,击缶呜呜却自惊。金·元好问《镇平县斋感怀》诗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故事 东晋时期,扬州刺史殷浩与大将桓温不合,王羲之劝他大敌当前应以国事为重,殷浩不但不听,领兵北伐,屡战屡败,被废为平民,流放到信安,他整天无忧无虑地读书吟诗,老是在纸上写“咄咄怪事”四个字来表示心中的不平。

书空咄咄的详细解释

折叠展开

【释义①】

晋人殷浩被黜放,终日以手指向空中书写“咄咄怪事”四字。见《晋书・卷七十七・殷浩传》。后比喻失意、激愤的状态。《金・元好问・镇平县斋感怀诗》:“书空咄咄知谁解,击缶呜呜却自惊。”

【释义②】

晋人殷浩被黜放,终日以手指向空中书写“咄咄怪事”四字。见《晋书・卷七七・殷浩列传》。比喻失意时的激愤无奈。《金・元好问〈镇平县斋感怀〉诗》:“书空咄咄知谁解,击缶呜呜却自惊。”

参见“咄咄怪事”。

书空咄咄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make futile gestures in space

书空咄咄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shū),乙部,共4画

成本的著作。如:书籍。书刊。书稿。书香。书卷气(指在说话、作文、写字、画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读书人的风格)。书生气(指读书人脱离实际的习气)。

信。如:书信。书札。书简。书函。

文件。如:证书。说明书。

写字或写的字。如:书法。书写。书桌。书案。书画。

写文章。如:大书特书。罄竹难书。

字体。如:草书。隶书。楷书。

古书名,《尚书》的简称(亦称“书经”)。

某些曲艺形式的通称。如:说书。听书。

读(kōng kòng kǒng),穴部,共8画

不包含什么,没有内容。如:空洞(a.没有内容的;b.物体内部的窟窿)。空泛。空话。空旷。空乏。空空如也。空前绝后。凭空(无根据)。真空(没有任何东西)。

没有结果的,白白地。如:空跑了一趟。空口无凭。

离开地面的,在地上面的地方。如:空军。空气。空投。空运。

读(duō),口部,共8画

〔咄咄〕表示惊怪,如“咄咄怪事。”

表示呵叱:“咄!你这光棍!那么简单”。

读(duō),口部,共8画

〔咄咄〕表示惊怪,如“咄咄怪事。”

表示呵叱:“咄!你这光棍!那么简单”。

书空咄咄分字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