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àntānghuǒ

探汤赴火

拼音 tàn tāng fù huǒ怎么读

注音 ㄊㄢˋ ㄊㄤ ㄈㄨˋ ㄏㄨㄛˇ

繁体 探湯赴火

近义词赴汤蹈火

探汤赴火的意思

折叠展开

探汤赴火的详细解释

折叠展开

【释义】

犹“赴汤蹈火”。见“赴汤蹈火”条。

【典故】

此处所列为“赴汤蹈火”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鼌错(公元前200—前154)为西汉颍川(地约当今河南省中部及南部等地)人,文帝时,奉命记录和整理已失传的《尚书》,后屡屡升迁,调任为太子家令。由于他学识丰富,被人称为“智囊”。太子(景帝)即位后,更升任为御史大夫,常上疏建言,景帝几乎没有不接受的。后来他倡议削诸侯封地,让各诸侯王怀恨在心,当景帝果真采用其议,削夺诸侯王封地时,吴、楚等七个诸侯国便举兵叛变,要求皇帝诛杀鼌错,形成西汉史上著名的“七国之乱”。景帝为平息内乱,于是答应诸侯王的要求,牺牲了鼌错。鼌错虽然含怨而终,但他所提出的种种建议,对景帝都有极大的影响力。例如他曾对边塞的守备提出建议,主张应用鼓励的方式激励将士保卫疆土,他说:“对于能固守城池及战胜敌人者,要给予爵位以示奖赏;对于能攻陷敌方城池者,要赠予所得的财货以增加他的财富与权势。唯有如此,才能使将士们甘愿冒著生命的危险,不顾生死的为国效忠。”后来“赴汤蹈火”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奋不顾身,不避艰险。但也有学者以为,“赴汤蹈火”一语应源自《傅子》。据载,东汉末年豪强四起,刘表占领了荆州,有一次他派部下韩嵩前去刺探曹操的虚实。韩嵩对刘表说:“虽赴汤蹈火,死无辞也。”表示在君臣的名分下,他一定会坚守节操,为达使命而不顾艰难危险。这里的“赴汤蹈火”,意思同样是奋不顾身,不避艰险,与〈鼌错传〉中的“赴汤火”并无差别。

【书证】

  • 01.晋・傅玄《傅子・卷一・贵教》:“ 使下唯力是恃,唯争是务。恃力务争,至有探汤赴火而忘其身者。”

探汤赴火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tàn),扌部,共11画

寻求。如:探求。探讨。探索。探试。勘探。试探。钻探。探幽访胜。探本穷源。

侦察打听。如:探问。探听。探询。探查。探察。

做侦察工作的人。如:探马(侦察骑兵)。敌探。密探。

访问,看望。如:探望。探亲。探监。

头或上体伸出,手伸入。如:探身。探头探脑。探囊取物。

读(tāng shāng),氵部,共6画

热水。如:汤雪。赴汤蹈火。扬汤止沸。

煮东西的汁液。如:米汤。参( shēn )汤。

烹调后汁特别多的食物。如:鸡汤。菜汤。清汤。

专指温泉(现多用于地名)如:汤泉(温泉)。汤山(在中国北京市)。

中药的剂型。如:汤剂。汤药。

姓。

读(fù),走部,共9画

往,去。如:赴京。赴会。赴任。赴约。赴宴。

投入(某种境地),参加(某种行列)如:赴战。赴敌(加入对敌作战)。赴难( nàn )。赴义。

古同“讣”,讣告。

读(huǒ),火部,共4画

燃烧,物质燃烧时所发出的光和焰。如:火力。火烛。火源。火焰。烟火。火中取栗(喻为别人冒险出力,而自己吃亏上当,毫无所获)。

紧急。如:火速。十万火急。

指枪炮弹药等。如:火药。火炮。

发怒,怒气。如:火暴。火性。

中医指发炎、红肿、烦躁等的病因。如:肝火。毒火攻心。

形容红色的。如:火红。火腿。

古代军队组织,一火十个人。

姓。

探汤赴火分字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