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旗息鼓

拼音 wò qí xī gǔ怎么读

注音 ㄨㄛˋ ㄑㄧˊ ㄒㄧ ㄍㄨˇ

繁体 臥旗息鼓

感情中性

近义词偃旗息鼓 卧鼓偃旗

卧旗息鼓的意思

折叠展开

息鼓:停止敲鼓。
放倒旗子,停止敲鼓。指隐蔽行军,不暴露目标。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郭冲三事曰:“亮意气自若,敕军中皆卧旗息鼓,不得妄出庵幔,又令大开四城门,扫地却酒。”

卧旗息鼓的详细解释

折叠展开

【释义】

犹“偃旗息鼓”。见“偃旗息鼓”条。

【典故】

此处所列为“偃旗息鼓”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赵云是三国蜀汉的一员大将,不但骁勇善战,也擅长用计取胜。据《云别传》(《三国志》赵云本传裴松之注引)载,有一次刘备和曹操争战,曹操将军队屯驻在汉水的北山之下,黄忠和赵云前往劫粮草。黄忠的部队在途中被曹军包围,赵云便率兵来支援,打退了曹操的军队。曹操心有不甘,重整军队继续追击。赵云回到营地后,沔阳长张翼看见曹军逐渐逼近,想要关上营寨的大门,坚守阵地。赵云却下令敞开营门,放倒军旗,停止战鼓,故布疑阵。曹操看到蜀军阵地一片死寂,毫无动静,怀疑赵云已经设下埋伏,不敢轻举妄动,于是急忙退兵。这时赵云下令战鼓齐鸣,万箭齐放。曹军遭到这突来的伏击,顿时大乱,纷纷逃命,混乱中自相践踏和跌入汉水而死的士兵不计其数。后来这段故事中的“偃旗息鼓”演变成一句成语,除了原有意思外,也用来比喻事情中断或声势减弱。

【书证】

  • 01.《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晋・郭冲〈条诸葛亮五事〉:“亮意气自若,敕军中皆卧旗息鼓,不得妄出庵幔,又令大开四城门,埽地却洒。”

卧旗息鼓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cease all activities(cease fire)

卧旗息鼓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wò),卜部,共8画

睡倒,躺或趴。如:卧倒。卧铺。卧室。卧底(埋伏下来做内应,如“卧卧传中”)。卧槽。卧龙(喻隐居或尚未露头角的杰出人才)。卧薪尝胆(形容刻苦自励,志图恢复)。藏龙卧虎(喻潜藏着人才)。

把去壳的鸡蛋放到开水里煮。如:卧个鸡子儿。

读(qí),方部,共14画

用布、纸、绸子或其他材料做成的标识,多是长方形或方形。如:旗子。旗帜。旗号。旗舰。旗手。

中国清代满族的军队编制和户口编制(共分八旗,后又建立蒙古八旗,汉军八旗),特指属于满族的。如:旗人(满族人)。旗籍。旗袍。

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的行政区划,相当于县。

读(xī),心部,共10画

呼吸时进出的气。如:鼻息。喘息。叹息。窒息。瞬息万变。

停止,歇。如:休息。歇息。息怒。息兵。息事宁人。息止。平息。偃旗息鼓。

繁殖,滋生。如:休养生息。滋息。

音信。如:消息。信息。

儿女。如:子息。

利钱。如:息率( lǜ )。利息。月息。

读(gǔ),鼓部,共13画

打击乐器,圆柱形,中空,两头蒙皮。如:鼓乐( yuè )。鼓角( jiǎo )。大鼓。

形状、声音、作用像鼓的。如:耳鼓。石鼓。

敲击或拍打使发出声音。如:鼓吹。鼓噪。

发动,使振作起来。如:鼓励。鼓动。鼓舞。一鼓作气。

高起,凸出。如:鼓包。鼓胀。

古代夜间击鼓以报时,一鼓即一更。

卧旗息鼓分字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