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àngxiāngwēi

鹬蚌相危

拼音 yù bàng xiāng wēi怎么读

注音 ㄩˋ ㄅㄤˋ ㄒㄧㄤ ㄨㄟ

繁体 鷸蚌相危

感情中性

近义词鹬蚌相争

鹬蚌相危的意思

折叠展开

同“鹬蚌相持”。

出处北齐・魏收《为东魏檄梁文》:“鹬蚌相危,我乘其弊。”

鹬蚌相危的详细解释

折叠展开

【释义】

相危,相危害。“鹬蚌相危”犹“鹬蚌相争”。见“鹬蚌相争”条。

【典故】

此处所列为“鹬蚌相争”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战国时代,七雄并立,互相征战不休。有一次,赵惠王打算攻打燕国,有个叫做苏代的谋士,认为两国互相战争,必然生民涂炭,又担心燕、赵两败俱伤,最后都会被趁机坐大的秦国并吞,就代替燕国游说赵惠王,希望他能够停战。苏代见到赵惠王,并没有直接请他休兵,反而说了一个故事︰“大王啊,我到贵国途经过易水时,看到一只蚌,正把壳打开在河边晒太阳。这时飞来一只鹬鸟,伸出长长的喙去啄蚌的肉。受到惊吓的蚌立刻合拢双壳,把鹬的喙给夹住了。鹬说︰『如果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会被太阳给晒死!』蚌也不甘示弱地说︰『如果你今天嘴拔不出去,明天嘴也拔不出去,很快你也活不了。』双方争执不休,谁也不肯让谁。有一个渔夫经过,就毫不费力地把牠们一起给抓住了。”苏代接著说道︰“大王啊,今日赵国攻打燕国,燕国必然全力抵抗,两方僵持不下,我怕在一旁的秦国就是那个渔夫,会趁机消灭赵、燕两国啊!”赵惠王听了,觉得很有道理,就取消攻打燕国的计划。后来这个故事被浓缩成“鹬蚌相争”,比喻双方争执不相让必会造成两败俱伤,而让第三者获得利益。

【书证】

  • 01.北齐・魏收〈为东魏檄梁文〉:“鹬蚌相危,我乘其弊。”

鹬蚌相危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yù),鸟部,共17画

鸟,羽毛茶褐色,嘴、脚都很长,趾间无蹼,常在水边或田野中捕吃小鱼、小虫和贝类。如: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读(bàng bèng),虫部,共10画

生活在淡水里的一种软体动物,介壳长圆形,表面黑褐色,壳内有珍珠层,有的可以产出珍珠。如:蚌胎(指珍珠)。

读(xiāng xiàng),目部,共9画

交互,行为动作由双方来。如:互相。相等。相同。相识。相传( chuán )。相符。相继。相间( jiàn )。相形见绌。相得益彰(两者互相配合,更加显出双方的长处)。

动作由一方来而有一定对象的。如:相信。相烦。相问。

亲自看(是否中意)如:相亲。相中( zhòng )。

姓。

读(wēi),㔾部,共6画

不安全。如:危险。危殆。危言(a.故意说吓人的话;b.直言)。危难( nàn )。危如累( lěi )卵。

损害。如:危害。危及。

高的,陡的。如:危石。危樯。

使人惊奇的。如:危言耸听。

端正的,正直的。如:正襟危坐。“邦有道,危言危行”。

指人临死。如:病危。垂危。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姓。

鹬蚌相危分字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