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ǎo

一目即了

拼音 yī mù jí liǎo怎么读

注音 ㄧ ㄇㄨˋ ㄐㄧˊ ㄌㄧㄠˇ

一目即了的意思

折叠展开

目:看。
一眼就看得很清楚。

出处宋・朱熹《朱子语类》卷一百三十七:见得道理透后,从高视下,一目了然。

一目即了的详细解释

折叠展开

【释义】

即“一目了然”。见“一目了然”条。

【典故】

此处所列为“一目了然”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一目了然”原作“一目了然”。朱熹为宋代大儒,其学说以居敬穷理为主,集宋代理学之大成,后世尊称他为朱子或朱文公。编次与著述之书甚多,所注四书,明清科举奉为考试的标准。《朱子语类》非其亲著,所录为与门人问答之语,共一百四十卷,分二十六门。〈战国汉唐诸子〉一章记载的是朱子对于数位重要思想家及哲学典籍的看法。其中提及了隋代大儒文中子,他本名王通,字仲淹,受业者甚多。与朱子同时的学者对文中子贬多于褒,朱子却说:“他虽有不好处,也须有好处。”好处在于“其志不卑”,坏处在于“二帝、三王却不去学,却要学两汉”,但若欲谈细微处,朱子则以为,若能透彻了解文中子的学说理论,那要评断他将犹如从高处往下看,一眼就能够看得清清楚楚。后来“一目了然”这个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表示看一眼就完全清楚明白。

【书证】

  • 01.元・戴表元〈读易蠡测序〉:“而徐君机神敏给,于天人性命、事物精麤之理,他人经年历纪而未喻者,一目即了。”

一目即了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yī),一部,共1画

数名,最小的正整数(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壹”代)。

纯;专。如:专一。一心一意。

全;满。如:一生。一地水。

相同。如:一样。颜色不一。

另外的。如:蟋蟀一名促织。

表示动作短暂,或是一次,或具试探性。如:算一算。试一试。

乃;竞。如:一至于此。

部分联成整体。如:统一。整齐划一。

或者。如:一胜一负。

初次。如:一见如故。

中国古代乐谱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7”。

读(mù),目部,共5画

眼睛。如:目光。醒目。历历在目。目指气使(用眼光和气色示意以役使别人,形容骄横傲慢的神志。亦作“颐指气使”)。

看,视。如:目语。目论(喻没有自知之明或浅陋狭隘的见解)。

想要达到的地点、境地或想要得到的结果。如:目的( dì )(亦指箭靶的中心)。

大项中再分的小项。如:条目。纲举目张。

名称。如:数目。巧立名目。

标题。如:目录。

生物学分类系统上所用的等级之一,在“纲”以下,“科”以上。如:鸟纲中有雁形目和鸡形目。

孔眼。如:网目。

指为首的人。如:头目。

读(jí),卩部,共7画

就是。如:知识即力量。

当时或当地。如:即日。即刻。即席。即景。在即。即兴( xìng )。

就,便。如:黎明即起。

假如,倘若。如:即使。即便( biàn )。即或。即令。

靠近。如:不即不离。

到,开始从事。如:即位。

读(liǎo le),乛部,共2画

明白,知道。如:明了。一目了然。

完结,结束。如:完了。了结。

在动词后,与“不”、“得”连用,表示可能或不可能。如:看不了。办得了。

与“得”、“不得”前后连用,表示异乎寻常或情况严重。如:那还了得!

一目即了分字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