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

复制 打印字帖

néi ㄋㄟˊ

巾部 共21画 左右结构 U+2217C
汉语字典

巾部

21画

4画

左右结构

nei

néi

MHDT

LBMCE

LIOR

2217C

?

2521325111212151534354

㡪 ? ?

?字概述

折叠展开

?〕字拼音是néi,部首是巾,总笔画是21画。

?〕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巾、夒”。

?〕字仓颉码是LBMCE,五笔是MHDT,郑码是LIOR

?〕字的UNICODE是U+2217C,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展区B,10进制: 139644,UTF-32:0002217c,UTF-8:F0 A2 85 BC。

?〕字异体字是㡪、?、?

?的意思

折叠展开

?

néiㄋㄟˊ

基本解释

以巾抹拭漆過的地面。《説文•巾部》:“?,墀地以巾?之。”《鹽鐵論•散不足》:“今富者井幹增梁,雕文檻楯,堊?壁飾。”

塗抹。《説文•巾部》:“?,一曰箸也。”《玉篇•巾部》:“?,著也,塗也。”

?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七下反切乃昆切頁碼254頁,第7

異體

?地,以巾之。从巾夒聲。讀若水溫㬮也。一曰箸也。

附注段玉裁注:「聲,各本作夒聲,篆體各本皆誤作,今正。按:許讀如㬮,大徐據《唐韻》乃昆切。……者,古文婚字。」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十四反切奴昆反頁碼651頁,第7行,第1

?墀地以巾之也。從巾夒聲也。讀若水溫㬮。一曰著也。

鍇注臣鍇曰:「漢制:以彤漆塗地曰丹墀;以黒漆塗地曰玄墀。拭故汙,則以巾拭之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七下反切乃昆切古音第十三部頁碼1443頁,第1許惟賢632頁,第2

㡪地也。

段注也字今補。《土部》曰:墀者,涂地也。然則地卽涂地也。《漢書・楊雄傳》曰:㡪人亡則匠石輟斤而不敢妄斲。服虔曰:㡪,古之善塗墍者。施廣領大袖以仰塗。而領袖不污。按服注不言涂地。然仰涂如此其善。則涂地更可知矣。㡪人卽《莊子》郢人。

㠯巾之。从巾。

段注說从巾之意也。葢卽《手部》捪字。今之抆字。捪者,撫也。涂地以巾。按而摩之。如今之擦漆。故其字从巾。巾《廣韵》作巾捫。《集韵》作巾撋。

聲。讀若水溫㬮。

段注聲各本作夒聲。篆體各本皆誤作。今正。按許讀如㬮。大徐據《唐韵》乃昆切。《玉篇》奴昆切。葢古溫㬮之㬮讀乃昆切。《玉篇》,曹憲《廣雅》音,《廣韵》又乃回奴回切。則乃昆之轉。脂文之合。《廣韵》又奴案切。則依《說文》㬮字今音。《莊子・釋文》引《漢書・音義》音溫(一本作混)。與乃昆一音相近。韋昭乃回反。則乃回一音之所本也。乃昆之音因於聲。者古文婚字。見《女部》。《車部》以爲聲。亦讀若閔。然則此爲聲。而非夒聲明甚。夒在尤幽部。轉入蕭宵肴豪部。不得反以乃昆也。顧夒孰生。《說文》及《漢書》㡪乃譌。賴可據音以證其形。而師古注《漢書》妄云乃高反。是其形終古不可正矣。今《漢書》字竟作獿。《莊子・釋文》竟作懮。莫能諟正。近盧召弓重刻《莊子・音義》。又改音溫作音鐃。可不急辨其非哉。乃昆之音可爲乃回。而不可爲乃高。斯聲音自然之理。學者所當究心也。十三部。又按《廣韵・集韵》六豪內皆無乃高切之語。且師古明云㡪,抆拭也。故謂塗者爲㡪人。其語故依傍《說文》及《漢書・音義》。其音必同《漢書・音義》。不自造乃高一反先於乃回一反也。葢師古之後字誤作獿。而後有妄改顔注者耳。

一曰箸也。

段注箸直略反。此別一義。

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499頁,第6字
2陳昌治本第637頁,第4字
3黃侃手批第487頁
4說文校箋第321頁,第13字
5說文考正第307頁,第1字
6說文今釋第1106頁,第2字
7說文約注第1889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3921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1632頁,第2字
10說文標整第197頁,第8字
11標注說文第316頁,第11字
12說文注箋第2597頁,第2字
13說文詁林第7838頁【補遺】第17168頁
14通訓定聲第1066頁,第4字
15通訓定聲第3212頁,第4字
16說文義證第674頁【崇文】第2693頁
17說文句讀第1037頁
18古字詁林第七冊,第199頁,第3字
19古字釋要第752頁,第6字

?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