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复制 打印字帖

yǎn ㄧㄢˇ yàn

口部 共5画 上下结构 U+3563
汉语字典

口部

5画

4画

上下结构

yan yan

yǎn yàn

WKF

CR

OJVV

80600

3563

34251

兗 沇 ?

㕣字概述

折叠展开

〔㕣〕字是多音字,拼音是yǎn、yàn,部首是口,总笔画是5画。

〔㕣〕字是上下结构,可拆字为“八、口”。

〔㕣〕字仓颉码是CR,五笔是WKF,四角号码是80600,郑码是OJVV

〔㕣〕字的UNICODE是U+3563,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展区A,10进制: 13667,UTF-32:00003563,UTF-8:E3 95 A3。

〔㕣〕字异体字是兗、沇、?

㕣的意思

折叠展开

yǎnㄧㄢˇ

基本解释

山间泥沼地。《説文•口部》:“㕣,山閒陷泥地。”段玉裁注:“陷,當作淊,字之誤。《水部》曰:‘淊,泥水淊淊也。’”

州名。后作“兗”。亦作“沇”。《古今韻會舉要•銑韻》:“兗,本作㕣。通作沇。”清朱駿聲《説文通訓定聲•屯部》:“蓋㕣、沇、兖(兗)本一字。泉出沮洳曰㕣,古以命泲水上流,作沇,因以沇水命州,後又别製兖(兗)字。”

㕣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丑集上 部首:口部

武英殿刻本: 第401頁,第2

同文書局本: 第172頁,第9

標點整理本: 第100頁,第9

古文: 㕣

唐韻》、《集韻》、《韻會㕣以轉切,音抁。
說文》:山閒陷泥地。从口、从水,敗貌。讀若沇州之沇,九州之渥地也,故以沇名焉。徐鉉曰:口象山門;八半水,象土上有少水也。
韻會》:兗本作㕣,通作沇,今文作兗。毛晃曰:兗字,中从㕣。俗从公作兗,非。

卷目:考證・丑集上 部首:口部

愛日堂藏本: 第88頁,第1

同文書局本: 第1640頁,第38

《徐鉉曰》

謹照說文徐鉉改徐鍇。

注解

〔㕣〕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丑集上,康熙部首是口部

〔㕣〕字是多音字,拼音是yǎn、yàn,上下结构,可拆字为八、口

〔㕣〕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yǎn] ⑴ 山间泥沼地。《説文•口部》:“㕣,山閒陷泥地。”段玉裁注:“陷,當作淊,字之誤。《水部》曰:‘淊,泥水淊淊也。’”⑵ 州名。后作“兗”。亦作“沇”。《古今韻會舉要•銑韻》:“兗,本作㕣。通作沇。”清朱駿聲《説文通訓定聲•屯部》:“蓋㕣、沇、兖(兗)本一字。泉出沮洳曰㕣,古以命泲水上流,作沇,因以沇水命州,後又别製兖(兗)字。”

㕣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搜词典整理,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㕣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a marsh at the foot of the hills, (interchangeable 湢 沇)name of a river

㕣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㕣(甲骨文·商·?组) 甲骨文 ?组

㕣(甲骨文·商·宾组) 甲骨文 宾组

㕣(甲骨文·商·历无名间) 甲骨文 历无名间

㕣(甲骨文·商·无名组) 甲骨文 无名组

㕣(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㕣(传抄·宋·集古文韵上声韵第三) 传抄 集古文韵上声韵第三

㕣(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