䖆字概述
〔䖆〕字拼音是niàng,部首是艹,总笔画是30画。
〔䖆〕字是上下结构,可拆字为“艹、釀”。
〔䖆〕字仓颉码是TMWV,五笔是ASGE,四角号码是44632,郑码是EFER。
〔䖆〕字的UNICODE是U+4586,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展区A,10进制: 17798,UTF-32:00004586,UTF-8:E4 96 86。
〔䖆〕字异体字是?。
䖆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申集上 部首:艸部
武英殿刻本: 第2561頁,第23字
同文書局本: 第1072頁,第52字
標點整理本: 第1044頁,第9字
音《唐韻》:如兩切,音壤──草名。
《博雅》:䖆葇,蘇也。揚子《方言》:蘇之小者謂之䖆。
音又,《廣韻》:女亮切,音釀。
《說文》:菜也。
《博雅》:䖆䔯,也。
《齊民要術》:種蔓菁,擬作乾菜及䖆葅者,割訖,則尋手擇治而辦之,勿待萎。
音又,《集韻》:如陽切,音攘──義同。
注解
〔䖆〕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申集上,康熙部首是艸部。
〔䖆〕字拼音是niàng,上下结构,可拆字为艹、釀。
䖆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一下反切女亮切頁碼第17頁,第3字續丁孫
䖆
菜也。从艸釀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二反切女向反頁碼第66頁,第4行,第1字述
菜。從艸釀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一下反切人丈切、而丈切、女亮切古音第十部頁碼第94頁,第1字許惟賢第40頁,第7字
菜也。
段注《方言》曰:蘇,沅湘之南或謂之(音車)轄,其小者謂之䖆葇。許所說未必此也。《齊民要術》以爲藏菹之䖆。人丈切。《內則》注菜釀。不从艸。
从艸。釀聲。
段注《玉篇》引《說文》而丈切。《唐韵》女亮切。十部。
䖆字的相关索引
# | 书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31頁,第2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51頁,第8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60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21頁,第11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18頁,第16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63頁,第1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111頁,第2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276頁,第3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95頁,第2字 |
10 | 說文標整 | 第12頁,第10字 |
11 | 標注說文 | 第19頁,第7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176頁,第1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1476頁【補遺】第16204頁 |
14 | 通訓定聲 | 第3571頁,第2字 |
15 | 說文義證 | 第51頁【崇文】第201頁 |
16 | 說文句讀 | 第60頁 |
17 | 古字詁林 | 第一冊,第389頁,第4字 |
18 | 古字釋要 | 第64頁,第3字 |
䖆字的翻译
- medicinal herb; a kind of vegetable, salted vegetables
䖆的字源字形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