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复制 打印字帖

bǎn ㄅㄢˇ

飠部 共14画 左右结构 U+4B33
汉语字典

飠部

14画

4画

左右结构

ban

bǎn

WYVF 86 、 WVUG 98

OIFQ

OXUB

89750

4B33

3445115443112

䉽 粄 ?

䬳字概述

折叠展开

〔䬳〕字拼音是bǎn,部首是飠,总笔画是14画。

〔䬳〕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飠、半”。

〔䬳〕字仓颉码是OIFQ,五笔是WYVF86,WVUG98,四角号码是89750,郑码是OXUB

〔䬳〕字的UNICODE是U+4B33,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展区A,10进制: 19251,UTF-32:00004b33,UTF-8:E4 AC B3。

〔䬳〕字异体字是䉽、粄、?

䬳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戌集下 部首:食部

武英殿刻本: 第3395頁,第22

同文書局本: 第1418頁,第31

標點整理本: 第1413頁,第25

廣韻》:博管切;《集韻》:補滿切,䬳音粄。
玉篇》:屑米餠。
廣韻》與粄、䉽同。
南史・齊衡陽王鈞傳》:鈞所生母病,便加慘悴,左右依常以五色䬳飴之,不肯食。或麥、麪,或屑米爲之。

注解

〔䬳〕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戌集下,康熙部首是食部

〔䬳〕字拼音是bǎn,左右结构,可拆字为飠、半

䬳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搜词典整理,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䬳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cakes made of rice flour

䬳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䬳(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䬳(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