俫字概述
〔俫〕字拼音是lái,部首是亻,总笔画是9画。
〔俫〕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亻、来”。
〔俫〕字仓颉码是ODT,五笔是WGOY86,WGUS98,四角号码是25290,郑码是NBKV,中文电码是0206。
〔俫〕字的UNICODE是U+4FEB,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0459,UTF-32:00004feb,UTF-8:E4 BF AB。
〔俫〕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三级字表中,序号6854。
〔俫〕字异体字是倈。
俫的意思
俫倈
láiㄌㄞˊ基本解释
①中国元杂剧中扮演小孩的角色,亦作“俫儿”。
②见。
③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名。
④古同“来”。
详细解释
名词
1.杂剧中的孩童角色boy。
“夫人引俫上云。”又:“(俫云)前日晚夕,奶奶睡了,我见姐姐和红娘烧香,半晌不回来。 —— 元· 王实甫《西厢记》
俫人(俫儿。杂剧中的孩童角色)
2.对人的蔑称felloow。
(正旦望见陶科,云) 梅香,兀那月下闲行的,正是那俫。 —— 元· 戴善甫《风光好》
动词
◎通“来”。由彼至此 come; arrive绥之斯俫。——《汉书·董仲舒传》
俫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子集中 部首:人部
武英殿刻本: 第236頁,第16字
同文書局本: 第107頁,第13字
標點整理本: 第32頁,第4字
例《集韻》同「徠」。
注解
〔倈〕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子集中,康熙部首是人部。
〔倈〕字拼音是lái,左右结构,可拆字为亻、來。
〔倈〕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lái] ⑴ 中國元雜劇中扮演小孩的角色,亦作“俫兒”。⑵ 見。⑶ 中國古代少數民族名。⑷ 古同“來”。
俫字的翻译
- to induce to come; to encourage
- ermutigen, stärken, fördern (V), veranlassen herzukommen (V)
俫的字源字形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宋 传抄 汗简
宋 传抄 古文四声韵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