刪的笔顺
刪字概述
〔刪〕字拼音是shān,部首是刂,总笔画是7画。
〔刪〕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册、刂”或“冊、刂”。
〔刪〕字造字法是會意。从刀从冊。冊是簡冊,把若干竹簡編穿在一起叫“冊”。簡冊的內容有問題,就用刀除掉,所以从“刀”。本义是削除。
〔刪〕字仓颉码是BTLN,五笔是MAJH,四角号码是72400,郑码是LDEK。
〔刪〕字的UNICODE是U+522A,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1034,UTF-32:0000522a,UTF-8:E5 88 AA。
〔刪〕字异体字是删。
刪的意思
刪删
shānㄕㄢ基本解释
◎同“删”。《古俗字略•刪韻》:“刪”,同“删”。《史記•司馬相如列傳》:“故刪除其要,歸正道而論之。”
详细解释
動
1.會意。从刀从冊。冊是簡冊,把若干竹簡編穿在一起叫“冊”。簡冊的內容有問題,就用刀除掉,所以从“刀”。本義:削除。
2.削除;勾劃掉delete; leave out。
刪,剟也。 —— 《說文》刪,除也。 —— 《三蒼》刪,定也。 —— 《聲類》刪,刊也。 —— 《漢書·刑法志》注刪,削也。 —— 《漢書·丙吉傳》注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刪密、鋤正,以夭梅病梅爲業以求錢也。 —— 清· 龔自珍《病梅館記》
增刪(增加和刪去);刪存(經過刪除保留下來);刪裁(刪除);刪棄(刪除,刪去);刪割(刪去);刪繁(刪除繁冗之言);刪抹(刪除,勾掉)
3.刪改,修改 bowdlerize; revise。
刪修(刪改修訂);刪敘(刪改繁冗而使敘述精要);刪著(修改撰述);刪正(修改使正確)
4.選錄,抄錄或摘引extract。
刪詩爲三百篇。 —— 《書·孔序》今刪其要,以備篇籍。 —— 《漢書·藝文志》
刪本(經過刪節的版本);刪要(加以刪削留取精要)
5.消除 dispel。
刪夷,刪刈(削除;剷除)
刪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子集下 部首:刀部
武英殿刻本: 第319頁,第8字
同文書局本: 第138頁,第4字
標點整理本: 第65頁,第26字
古文:
音《唐韻》:所姦切;《集韻》、《韻會》、《正韻》:師姦切,音澘。
《說文》:剟也。从刀、册──册,書也。古以牘,故曰孔子刪《詩》,言有所取捨也──會意。
《廣韻》:又,除削也。
《前漢・律歷志》:刪其僞辭,取正義著於篇。
注解
〔删〕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子集下,康熙部首是刀部。
〔删〕字拼音是shān,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册、刂,五行属金。
〔删〕字造字法是会意。从刀从册。册是简册,把若干竹简编穿在一起叫“册”。简册的内容有问题,就用刀除掉,所以从“刀”。本义是削除。
〔删〕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shān] ⑴ 削除文辞中的某些字句
刪字的翻译
- to cut; delete, erase; to geld
- löschen, radieren
- enlever, effacer
刪的字源字形
商 甲骨文 午组
唐 石经 开成石经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