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复制 打印字帖

zhǐ ㄓˇ

土部 共7画 左右结构 U+5740
汉语字典

土部

7画

4画

左右结构

zhi

zhǐ

形声字

FHG

GYLM

BII

41110

0968

5423

5740

1212121 横、竖、提、竖、横、竖、横

止 阯

址的笔顺

折叠展开

址字概述

折叠展开

〔址〕字拼音是zhǐ,部首是土,总笔画是7画。

〔址〕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土、止”,五行属土。

〔址〕字造字法是形声。从土,止声。字本从阜,止声。本义是地基,基部。

〔址〕字仓颉码是GYLM,五笔是FHG,四角号码是41110,郑码是BII,中文电码是0968,区位码是5423

〔址〕字的UNICODE是U+5740,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2336,UTF-32:00005740,UTF-8:E5 9D 80。

〔址〕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一级字表中,序号0623,属常用字

〔址〕字异体字是止、阯

址的意思

折叠展开

zhǐㄓˇ

基本解释

地基,地点。住~。地~。旧~(a.过去的住址;b.过去某个机构的建筑物所在的地址)。遗~。

详细解释

名词

1.形声。从土,止声。字本从阜,止声。本义:地基,基部。

2.同本义foundation; ground

阯,基也。从阜,止声,或从土。 —— 《说文》禅泰山下阯。 —— 《汉书·郊祀志》。注:“阯者,山之基足。”丰墙峭阯。 —— 《汉书·太元大》自城中附城为长堤,壮其址。 —— 宋· 苏轼《奖喻敕记》废祠之址。 —— 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3.地点;地址;处所locality; place; site

树重置于西址,列骏骑手北垌。 —— 汉· 王粲《羽猪赋》

芙蓉镇故址;厂址;住址。

址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丑集中 部首:土部

武英殿刻本: 第524頁,第2

同文書局本: 第224頁,第24

標點整理本: 第156頁,第17

廣韻》、《集韻》、《正韻址渚市切,音止──基也。劉兼長〈春節〉詩:太平基址千年永,混一車書萬古存。

與阯同。

注解

〔址〕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丑集中,康熙部首是土部

〔址〕字拼音是zhǐ,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土、止,五行属

〔址〕字造字法是形声。从土,止声。字本从阜,止声。本义是地基,基部。

〔址〕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zhǐ] ⑴ 地基,地点

址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搜词典整理,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阯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十四下反切諸市切頁碼480頁,第25

阯基也。从止聲。

址阯或从土。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二十八反切只耳反頁碼1121頁,第2行,第3

址基也。從止聲。

反切………頁碼1121頁,第3行,第1

阯或從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十四下反切諸市切古音第一部頁碼2933頁,第1許惟賢1275頁,第5

址基也。

段注止下曰:下基也。阯與止音義皆同。止者,艸木之基也。阯者,城阜之基也。

。止聲。

段注諸市切。一部。

阯或从土。

段注《左傳》曰:略基址。

白话解释

址,异体字写作“阯”,字形采用“土”作边旁。

阯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952頁,第10字
2陳昌治本第1229頁,第8字
3黃侃手批第912頁
4說文校箋第642頁,第7字
5說文考正第572頁,第1字
6說文今釋第2130頁,第2字
7說文約注第3552頁,第2字
8說文探原第7132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3035頁,第3字
10說文標整第381頁,第9字
11標注說文第617頁,第8字
12說文注箋第5089頁,第2字
13說文詁林第13968頁【補遺】第18095頁
14通訓定聲第648頁,第2字
15說文義證第1273頁【崇文】第5089頁
16說文句讀第2103頁
17古字詁林第十冊,第818頁,第1字
18古字釋要第1319頁,第4字

址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site, location, land for house
  2. Adresse, Ort (S)
  3. emplacement, adresse

址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址(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址(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址(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址(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