幜字概述
折叠展开
〔幜〕字拼音是jǐng,部首是巾,总笔画是15画。
〔幜〕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巾、景”。
〔幜〕字仓颉码是LBAYF,五笔是MHJI,四角号码是46296,郑码是LIJK。
〔幜〕字的UNICODE是U+5E5C,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4156,UTF-32:00005e5c,UTF-8:E5 B9 9C。
〔幜〕字异体字是景。
幜的意思
折叠展开
幜
jǐngㄐㄧㄥˇ基本解释
①古代贵族妇女穿的一种罩衣:“(皇后)加~。”
②帛。
幜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寅集中 部首:巾部
武英殿刻本: 第798頁,第7字
同文書局本: 第336頁,第9字
標點整理本: 第278頁,第4字
音《玉篇》:居永切,扃上聲──帛也。
《隋書・禮儀志》:後齊納后禮,皇后服大嚴,繡衣帶綬珮加幜,入昭陽殿,前至席位,姆去幜。
例又,通作景。
《儀禮・士昏禮》:姆加景。〔註〕景之制,蓋如明衣,加之以爲行道禦塵,令衣鮮明也。今文作幜。
注解
〔幜〕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寅集中,康熙部首是巾部。
〔幜〕字拼音是jǐng,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巾、景。
〔幜〕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jǐng] ⑴ 古代贵族妇女穿的一种罩衣:“(皇后)加~。”⑵ 帛。
幜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搜词典整理,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