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复制 打印字帖

liǎn ㄌㄧㄢˇ

攵部 共11画 左右结构 U+655B
汉语字典

攵部

11画

4画

左右结构

lian

liǎn

形声字

WGIT

OMOK

ODVM

88140

2425

3318

655B

34144313134 撇、点、横、点、点、撇、提、撇、横、撇、捺

㪘 斂

敛的笔顺

折叠展开

敛字概述

折叠展开

〔敛〕字拼音是liǎn,部首是攵,总笔画是11画。

〔敛〕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佥、攵”,五行属木。

〔敛〕字造字法是形声。从攴( pū ),佥( qiān )。本义是收集,聚集。

〔敛〕字仓颉码是OMOK,五笔是WGIT,四角号码是88140,郑码是ODVM,中文电码是2425,区位码是3318

〔敛〕字的UNICODE是U+655B,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5947,UTF-32:0000655b,UTF-8:E6 95 9B。

〔敛〕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一级字表中,序号2350,属次常用字

〔敛〕字异体字是㪘、斂

敛的意思

折叠展开

liǎnㄌㄧㄢˇ

基本解释

收拢,聚集。~钱。~足(收住脚步,不住前进)。~容。~衣(用收集来的碎布制成的衣)。收~。聚~。

征收。横征暴~。

收束,约束。~迹。~手(➊缩手,表示不敢恣意妄为;➋拱手,表示恭敬)。~袂(整理衣袖,表示敬服)。~抑。~步。

详细解释

动词

1.形声。从攴( pū ),佥( qiān )。本义:收集,聚集。

2.同本义(收集的对象是物,常是财物)gather

敛,收也。 —— 《说文》既射则敛之。 —— 《周礼·夏官·缮人》。注:“敛,藏也。”狗彘食人之食不知敛。 —— 《汉书·食货志》鞭挞其夫家,聚敛贡城阙。 ——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敛赀财以送其行。 —— 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敛局(邀人聚赌,从中抽头);敛衣(聚集零碎布头所制成的衣服)

3.收获harvest

自种自敛,服箱以走。 —— 柳宗元《牛赋》

敛材(采集可食的百草根实);敛实(收割庄稼);敛获(收获)

4.征收levy

豹因重敛百姓。 ——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邺三老、 廷椽尝岁赋敛百姓,收取其钱得数百万。—《史记·滑稽列传》赋敛之毒有甚是蛇。 —— 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稍敛众以去。 —— 明· 高君《书博鸡者事》成不敢敛户口。 —— 《聊斋志异·促织》

征敛(旧指官府向民间征捐敛财);聚敛(重税搜刮);敛法(收税的准则)

5.收缩;退缩contract; shrink back; flinch

秦、 楚合而为一以临 韩, 韩必敛手。 —— 《史记·春申君列传》

敛额(皱眉);敛退(退缩);敛策(收束马鞭。比喻隐退不仕);敛手(缩手不敢乱动)

6.停止 stop

敛兵(收兵);敛辔(息驾,收起车马);敛祸(停止作祸);敛毫(停笔)

7.入殓put a body into coffin

衣尸棺曰敛。 —— 《释名·释丧制》敛般,请以机封。 —— 《礼记·檀弓下》。注:“敛,下棺于椁。”桐棺足以周身,外椁足以周棺,敛形悬封,濯衣幅巾。 —— 《后汉书·周磐传》醵金为敛。 —— 清· 张廷玉《明史》

敛殡(入殓而殡葬);敛藏(犹敛葬);敛葬(入殓安葬);敛形(衣覆其形);敛埋(收敛埋葬);敛衾(古代大殓时盖尸体的被子);敛席(盖尸席)

8.收敛,约束言行restrain oneself

为敛威去。 —— 清· 张廷玉《明史》

敛戢(收敛,止息);敛抑(收敛节制);敛马(勒马)

9.整肃;整理screw up

诸侯敛衽。 —— 桓宽《盐铁论》

敛甲(犹束甲。整理盔甲,表示准备战斗);敛声屏气(毫无声音,不敢出大气);敛衽(提起衣襟夹于带间,表示恭敬)

名词

赋税 taxes 省刑薄敛。——陈亮《上孝宗皇帝第一书》

敛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卯集下 部首:攴部

武英殿刻本: 第1136頁,第12

同文書局本: 第476頁,第2

標點整理本: 第423頁,第36

唐韻》:良冉切;《集韻》、《韻會》、《正韻》:力冉切,敛音䭑。
說文
》:收也。
爾雅・釋詁》聚也。〔疏〕斂者,率聚也。
詩・小雅》此有不斂穧。〔疏〕不收斂之穧束也。
書・洪範》斂時五福。〔疏〕以斂聚五福之道也。
周禮・天官・大宰》:以九賦斂財賄。

又,《儀禮・聘禮》斂。〔註〕斂,藏也。

又,《博雅》:斂,取也。又,欲也、予也、略也。

又,姓。
左傳・定七年》:公斂處父御孟懿子。
廣韻》:〈姚秦錄〉有輔國將軍斂憲。

又,《廣韻》、《集韻》、《韻會敛力驗切,音爁──義同。

又,《集韻》:離鹽切,音廉──斂盂,地名。
左傳・僖二十八年》齊侯晉侯會于斂盂。〔註〕衞地。〔釋文〕斂,徐音廉。

韻會》作歛,非。互詳欠部歛字註。

卷目:考證・卯集下 部首:攴部

愛日堂藏本: 第260頁,第1

同文書局本: 第1649頁,第21

《左傳・僖二十八年》齊侯晉侯會於斂盂。

謹照原文改晉侯齊侯盟于斂盂。

注解

〔斂〕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卯集下,康熙部首是攴部

〔斂〕字拼音是liǎn,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僉、攵

〔斂〕字造字法是形聲。从攴( pū ),僉( qiān )。本义是收集,聚集。

〔斂〕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liǎn] ⑴ 收攏,聚集⑵ 徵收⑶ 收束,約束

敛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搜词典整理,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斂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三下反切良冉切頁碼97頁,第30

斂收也。从攴僉聲。

附注王筠句讀:「非收之本義,故收不在此。《釋詁》:『斂,聚也。』」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六反切畱琰反頁碼261頁,第4行,第2

斂收也。從攴僉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三下反切良冄切古音第七部頁碼493頁,第6許惟賢221頁,第5

斂收也。从攴。僉聲。

段注良冄切。七部。

斂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192頁,第11字
2陳昌治本第264頁,第6字
3黃侃手批第210頁
4說文校箋第129頁,第10字
5說文考正第124頁,第3字
6說文今釋第440頁,第2字
7說文約注第754頁,第2字
8說文探原第1772頁,第2字
9說文集注第639頁,第3字
10說文標整第78頁,第10字
11標注說文第128頁,第12字
12說文注箋第960頁,第2字
13說文詁林第3655頁【補遺】第16546頁
14通訓定聲第488頁,第1字
15說文義證第260頁【崇文】第1037頁
16說文句讀第371頁
17古字詁林第三冊,第656頁,第1字
18古字釋要第335頁,第5字

敛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draw back, fold back; collect
  2. anordnen, arrangieren , sich beherrschen
  3. retenir, collecter

敛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以下是“”的正体“”的字形

敛(金文·战国·战国晚期) 战国 金文 战国晚期

敛(简·秦·睡虎地) 睡虎地

敛(简·汉·张家山) 张家山

敛(石经·唐·开成石经) 石经 开成石经

敛(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敛(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敛(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敛(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