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复制 打印字帖

zhān ㄓㄢ

方部 共10画 左右结构 U+65C3
汉语字典

方部

10画

4画

左右结构

zhan

zhān

形声字

YTMY

YSOBY

SYQS

08247

2462

7625

65C3

4153313541 点、横、横折钩、撇、撇、横、撇、横折钩、点、横

㫋 旜 襢 ? ? ?

旃的笔顺

折叠展开

旃字概述

折叠展开

〔旃〕字拼音是zhān,部首是方,总笔画是10画。

〔旃〕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丹”,五行属火。

〔旃〕字造字法是形声。本义是赤色的曲柄旗。

〔旃〕字仓颉码是YSOBY,五笔是YTMY,四角号码是08247,郑码是SYQS,中文电码是2462,区位码是7625

〔旃〕字的UNICODE是U+65C3,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6051,UTF-32:000065c3,UTF-8:E6 97 83。

〔旃〕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二级字表中,序号4628

〔旃〕字异体字是㫋、旜、襢、?、?、?

旃的意思

折叠展开

zhānㄓㄢ

基本解释

古代一种赤色曲柄的旗。

同“毡”。

文言助词,相当于“之”或“之焉”:“天其殃之也,其将聚而歼~”。

详细解释

名词

1.形声,本义:赤色的曲柄旗。

2.同本义red flag

旃,旗曲柄也。周礼曰:“通帛为旃。 —— 《说文》通帛为旃。通以赤色为之。 —— 《释名·释兵》置旃以为辕门。 —— 《谷梁传·昭公八年》

3.亦泛指旌旗。

收功单于旃。 —— 晋· 陆机《饮马长城窟行》

旃帛(红旗);旃旌(泛指赤色旗帜);旃戎(军旅)

4.毛织品。通“毡”felt

不知其可以为旃也。 —— 《淮南子·齐俗》被旃裘。 —— 《史记·匈奴传》旃毛并咽之。 —— 《汉书·李广苏建传》

旃席(毡帐);旃衣(以毛毡等制成的衣服);旃车(毡篷车);旃席(毡席;毛毡)

助词

之、焉二字的合读。

上慎旃哉,犹来无止。 —— 《诗·魏风·陟岵》。马瑞辰通释:“之、旃一声之转,又为‘之焉’之合声,故旃训‘之’,又训‘焉’。”

勉旃(希望你奋发有为)

旃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卯集下 部首:方部

武英殿刻本: 第1152頁,第3

同文書局本: 第482頁,第17

標點整理本: 第431頁,第10

唐韻》、《集韻》、《韻會旃諸延切,音饘。
說文》:旗曲柄也,所以旃表士衆,《周禮》曰:通帛爲旃。
〇〔按〕《周禮・春官・司常》今作旜。
爾雅・釋天》:因章曰旃。〔註〕以帛練爲旒,因其文章,不復畫之。
釋名》:旃,戰也,戰戰恭已而已也。三孤所建,象無事也。
左傳・昭二十年》:旃以招大夫。

又,《博雅》:旃,之也。
詩・魏風》:上愼旃哉。
左傳・桓九年》:虞公求旃。

又,《小爾雅》:旃,焉也。
詩・唐風》:舍旃舍旃。〔箋〕旃之言焉也。

又,《爾雅・釋天》:太歲在乙曰旃蒙。

又,《史記・匈奴傳》:被旃裘。
前漢・王褒傳》:夫荷旃被毳者。

又,《韻補》叶之人切。陸雲〈夏府君誄〉:廣命俊乂,惟弓與旃;震我聲敎,遇響惟殷。

注解

〔旃〕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卯集下,康熙部首是方部

〔旃〕字拼音是zhān,左右结构,可拆字为?、丹,五行属

〔旃〕字造字法是形声。本义是赤色的曲柄旗。

〔旃〕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zhān] ⑴ 古代一种赤色曲柄的旗。⑵ 同“毡”。⑶ 文言助词,相当于“之”或“之焉”:“天其殃之也,其将聚而歼~”。

旃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搜词典整理,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旃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七上反切諸延切頁碼219頁,第14

異體

旃旗曲柄也。所以旃表士眾。从㫃聲。《周禮》曰:「通帛爲旃。」

旜旃或从亶。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十三反切遮延反頁碼560頁,第4行,第1

旜旗曲柄也,所以旃表士衆。從㫃丹聲。《周禮》曰:「通帛爲旃。」

鍇注臣鍇曰:「旃猶言甄也,《周禮》:『通帛爲旃。』《爾雅》『因章曰旃』注謂:『以帛練爲旃。』因其文章不復畫也。」

反切………頁碼560頁,第6行,第1

或從亶。

鍇注臣鍇曰:「亶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七上反切諸延切古音第十四部頁碼1240頁,第1許惟賢544頁,第3

旜旗曲柄也。

段注《漢・田蚡傳》曰:前堂羅鐘。列曲旃。蘇林云:禮,大夫立曲旃。曲旃,柄上曲也。按蘇林所據禮正與《周禮》司常孤卿建旜,《大司馬》帥都載旜合。帥都,遂大夫也。《左傳》曰:昔我先君之田也。旃以招大夫。正謂大夫用旃也。《庸風傳》曰:干旄,大夫之旃。《子虛賦》。靡魚須之橈旃。張揖曰:以魚須爲柄。師古曰:橈旃卽曲旃也。

所㠯旃表士眾。

段注旃當爲展。以曡韵爲訓。《聘禮》曰:使者載旜。注云:載之者,所以表識其事也。及竟張旜誓。注云:張旜,明事在此國也。此與仲秋治兵載旜皆展表士眾之義。

从㫃。丹聲。

段注諸延切。十四部。叚借爲語助。如尙愼旃哉。傳曰旃,之也。

《周禮》曰:通帛爲旃。

段注《司常職》文。注云:通帛謂大赤。從周正色。無飾。《爾雅》。因章曰旃。郭云:因絳帛之文章。不復畫之。

或从亶。

段注亶聲也。《周禮》、《禮經》皆如此作。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旃之雙聲。

旃之雙聲。

旃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432頁,第9字
2陳昌治本第557頁,第5字
3黃侃手批第428頁
4說文校箋第279頁,第7字
5說文考正第268頁,第3字
6說文今釋第964頁,第2字
7說文約注第1657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3554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1424頁,第1字
10說文標整第171頁,第3字
11標注說文第276頁,第2字
12說文注箋第2241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6909頁【補遺】第17029頁
14通訓定聲第2946頁,第1字
15說文義證第584頁【崇文】第2333頁
16說文句讀第892頁
17章授筆記第287頁,第2字
18古字詁林第六冊,第460頁,第2字
19古字釋要第664頁,第1字

旃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silk banner with bent pole
  2. abgetastet, empfunden , Filz (S)
  3. drapeau, étendard

旃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旃(金文·西周·西周早期) 西周 金文 西周早期

旃(金文·西周·西周晚期) 西周 金文 西周晚期

旃(简·楚〔战国〕·郭店) 楚〔战国〕 郭店

旃(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旃(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旃(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旃(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旃(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