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复制 打印字帖

xiàng ㄒㄧㄤˋ

日部 共15画 上下结构 U+66CF
汉语字典

日部

15画

4画

上下结构

xiang

xiàng

JXTB

AVHL

KZXY

67027

66CF

251155345115452 竖、横折、横、横、撇折、撇折、撇、点、横折、横、横、竖提、点、横折折折钩/横撇弯钩、竖

晌 ?

曏字概述

折叠展开

〔曏〕字拼音是xiàng,部首是日,总笔画是15画。

〔曏〕字是上下结构,可拆字为“日、鄉”。

〔曏〕字仓颉码是AVHL,五笔是JXTB,四角号码是67027,郑码是KZXY

〔曏〕字的UNICODE是U+66CF,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6319,UTF-32:000066cf,UTF-8:E6 9B 8F。

〔曏〕字异体字是晌、?

曏的意思

折叠展开

1xiàngㄒㄧㄤˋ

基本解释

通“向”。先;往日。

通“向”。向;通向。

明,表明。

2shăngㄕㄤˇ

基本解释

頃刻,不多久。後作“晌”。

曏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辰集上 部首:日部

武英殿刻本: 第1193頁,第13

同文書局本: 第500頁,第27

標點整理本: 第447頁,第13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曏許兩切,音響。
說文》:不久也。
春秋傳》曰:曏役之三月。
玉篇》:少時也。

又,《廣韻》:書兩切;《集韻》:始兩切,曏音賞。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曏許亮切,音向──義曏同。

又,《儀禮・鄕射禮》〔註〕:立曏所酬。
〇〔按〕與向同。

又,《莊子・秋水篇》:證曏今古。〔郭註〕曏,明也。〔釋文〕崔云:曏,往也。

注解

〔曏〕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辰集上,康熙部首是日部

〔曏〕字拼音是xiàng,上下结构,可拆字为日、鄉

〔曏〕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xiàng] ⑴ 通“向”。先;往日。⑵ 通“向”。向;通向。⑶ 明,表明。 [shăng] ⑴ 頃刻,不多久。後作“晌”。

曏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搜词典整理,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曏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七上反切許兩切頁碼217頁,第5

曏不久也。从日聲。《春秋傳》曰:「曏役之三月。」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十三反切許仗反頁碼554頁,第1行,第2

曏不久也。從日鄉聲。《春秋傳》曰:「曏役之三月。」

鍇注臣鍇曰:「不久,猶言未久也,若今人言適來也,若今人言已過之言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七上反切許㒳切古音第十部頁碼1221頁,第1許惟賢536頁,第8

曏不久也。

段注《士相見禮》曰:曏者吾子辱使某見。請還贄於將命者。注云:曏,曩也。按禮注曏字或作鄉。今人語曰向年,向時。向者卽曏字也。又曰一晌,曰半晌。皆是曏字之俗。

从日。鄉聲。

段注許㒳切。十部。

《春秋傳》曰:曏役之三月。

段注僖卄八年《左氏傳》文。曏猶前也。城濮之役在《四月》。前乎此役之三月。正與不久之義合。杜作鄉。云鄉猶屬也。殊誤。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曏指前時,鄉指前地。

指前地曰鄉(今越語猶然)指前時曰曏。俗之半晌,晌乃俗字,正當作曏。

曏【鄉】。指前(别)地者為鄉,指前(别)時為曏。

曏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427頁,第2字
2陳昌治本第550頁,第2字
3黃侃手批第423頁
4說文校箋第275頁,第5字
5說文考正第264頁,第7字
6說文今釋第949頁,第3字
7說文約注第1639頁,第3字
8說文探原第3517頁,第2字
9說文集注第1403頁,第4字
10說文標整第168頁,第25字
11標注說文第272頁,第12字
12說文注箋第2202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6819頁【補遺】第17016頁
14通訓定聲第3547頁,第1字
15說文義證第578頁【崇文】第2309頁
16說文句讀第881頁
17章授筆記第283頁,第7字
18古字詁林第六冊,第415頁,第2字
19古字釋要第655頁,第3字

曏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once upon time; period of time
  2. ehedem, ehem. : ehemals

曏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曏(石经·唐·开成石经) 石经 开成石经

曏(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曏(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曏(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曏(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曏(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