梲字概述
〔梲〕字拼音是zhuō,部首是木,总笔画是11画。
〔梲〕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木、兑”或“木、兌”。
〔梲〕字仓颉码是DCRU,五笔是SWKQ,四角号码是48912,郑码是FOJR,中文电码是2751。
〔梲〕字的UNICODE是U+68B2,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6802,UTF-32:000068b2,UTF-8:E6 A2 B2。
〔梲〕字异体字是棁。
梲的意思
梲
1zhuōㄓㄨㄛ基本解释
◎梁上的短柱。《爾雅•釋官》:“杗廇謂之梁,其上楹謂之梲。”
梲
2ruìㄖㄨㄟˋ基本解释
◎通“鋭”。尖鋭。《集韻•祭韻》:“鋭,或作梲。”
梲
3tuōㄊㄨㄛ基本解释
①杖;棒。《説文•木部》:“梲,木杖也。”
②通“脱”。疏略;简略。《荀子•禮論》:“凡禮,始乎梲,成乎文,終乎梲校(恔)。”
梲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辰集中 部首:木部
武英殿刻本: 第1268頁,第4字
同文書局本: 第531頁,第6字
標點整理本: 第477頁,第2字
音《唐韻》:職悅切;《集韻》、《韻會》、《正韻》:朱劣切,音拙。
《玉篇》同「棳」,梁上楹也。
《爾雅・釋宮》:杗廇謂之梁,其上楹謂之梲。〔註〕梲侏,儒柱也,梁上短柱。
《禮・禮器》:管仲山節藻梲,君子以爲濫矣。
音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他括切,音脫。
《說文》:大杖也。
《淮南子・說山訓》:執彈而招鳥,揮梲而呼狗。
例又,與脫通。
《荀子・禮論》:凡禮,始乎梲,成乎文,終乎悅。
《史記》作始乎脫。
音又,《廣韻》:他骨切,音突。又,《類篇》、《韻會》徒活切,音奪。又,《唐韻》:職芮切;《集韻》、《類篇》:兪芮切;《正韻》:于芮切,
音叡──義
同。
注解
〔梲〕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辰集中,康熙部首是木部。
〔梲〕字拼音是zhuō,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木、兌。
〔梲〕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zhuō] ⑴ 梁上的短柱。《爾雅•釋官》:“杗廇謂之梁,其上楹謂之梲。”㈡ [ruì] ⑴ 通“鋭”。尖鋭。《集韻•祭韻》:“鋭,或作梲。”㈢ [tuō] ⑴ 杖;棒。《説文•木部》:“梲,木杖也。”⑵ 通“脱”。疏略;简略。《荀子•禮論》:“凡禮,始乎梲,成乎文,終乎梲校(恔)。”
梲字的翻译
- joist; cane, club; king-post
- Polizeiknüppel, Club (S)
- matraque (arme), petit pilier
梲的字源字形
唐 石经 开成石经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