槄字概述
〔槄〕字拼音是tāo,部首是木,总笔画是14画。
〔槄〕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木、舀”。
〔槄〕字仓颉码是DBHX,五笔是SEVG86,SEEG98,四角号码是42977,郑码是FPNB。
〔槄〕字的UNICODE是U+69C4,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7076,UTF-32:000069c4,UTF-8:E6 A7 84。
槄的意思
槄
tāoㄊㄠ基本解释
◎古书上说的类似楸的一种树。
详细解释
名词
◎木名,又名山楸 ( Catalpa bungei ) mallotus japonicus有槄有梅。——《诗·秦风》。郑玄笺:“絛,槄。”
槄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辰集中 部首:木部
武英殿刻本: 第1301頁,第2字
同文書局本: 第545頁,第22字
標點整理本: 第491頁,第22字
音《唐韻》:土刀切;《集韻》、《韻會》、《正韻》:他刀切,音叨。
《爾雅・釋木》:槄,山榎。〔郭註〕今山楸也。又,槐大曰楸,小曰榎。見楸字註。
例又,條也。
《詩・秦風》〔註〕:條,又作樤,槄也。
《爾雅・釋木》謂之柚、條。
音又,《唐韻》:他浩切;《集韻》:土皓切,音討──義同。
〇〔按〕《爾雅》一爲橘屬,一爲槐屬,名槄者槐屬也。
《正字通》云:槄有楸名,非卽楸也。
卷目:考證・辰集中 部首:木部
愛日堂藏本: 第315頁,第3字
同文書局本: 第1652頁,第25字
《詩・秦風註》條又作樤,槄也。《爾雅・釋木》謂之柚條。
謹按爾雅柚條乃橘柚之柚,非槄也。今節爾雅一條,改作詩秦風有條有梅。傳條,槄也。釋文條本一作樤。
注解
〔槄〕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辰集中,康熙部首是木部。
〔槄〕字拼音是tāo,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木、舀。
〔槄〕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tāo] ⑴ 古书上说的类似楸的一种树。
槄的字源字形
唐 石经 开成石经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