汫字概述
折叠展开
〔汫〕字拼音是jǐng,部首是氵,总笔画是7画。
〔汫〕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氵、井”。
〔汫〕字仓颉码是ETT,五笔是IFJH,四角号码是35100,郑码是VBND。
〔汫〕字的UNICODE是U+6C6B,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7755,UTF-32:00006c6b,UTF-8:E6 B1 AB。
〔汫〕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三级字表中,序号6611。
〔汫〕字异体字是阱。
汫的意思
折叠展开
汫
jǐngㄐㄧㄥˇ基本解释
①〔~濙( yíng )〕细流蜿蜒的样子。
②古同“阱”。
汫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巳集上 部首:水部
武英殿刻本: 第1452頁,第3字
同文書局本: 第607頁,第13字
標點整理本: 第555頁,第3字
音《集韻》:棄挺切,音謦。
《玉篇》:汫涏,小水貌也。
音又,徂醒切──汫濙,水貌。
音又,疾正切,音淨──義同。
注解
〔汫〕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巳集上,康熙部首是水部。
〔汫〕字拼音是jǐng,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氵、井。
〔汫〕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jǐng] ⑴ 〔~濙( yíng )〕细流蜿蜒的样子。⑵ 古同“阱”。
汫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搜词典整理,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汫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商 甲骨文 宾组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传抄 集古文韵上声韵第三
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宋 传抄 古文四声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