渑的笔顺
渑字概述
〔渑〕字是多音字,拼音是miǎn、shéng,部首是氵,总笔画是11画。
〔渑〕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氵、黾”,五行属水。
〔渑〕字仓颉码是ERLU,五笔是IKJN,四角号码是36116,郑码是VJKZ,中文电码是3427,区位码是6837。
〔渑〕字的UNICODE是U+6E11,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8177,UTF-32:00006e11,UTF-8:E6 B8 91。
〔渑〕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二级字表中,序号4974。
〔渑〕字异体字是澠、?。
渑的意思
渑澠
1miǎnㄇㄧㄢˇ基本解释
①〔~池〕地名,在中国河南省。
②(澠)
详细解释
1.澠 miǎn。
2.另见 shéng。
渑澠
2shéngㄕㄥˊ基本解释
◎古水名,在今中国山东省临淄市一带。
详细解释
名词
1.古水名 Sheng River。源出今山东省淄博市东北,西北流至博兴东南入时水。时水的下游。亦称“渑水”
有酒如渑,有肉如陵。 —— 《左传·昭公十二年》
2.另见 miǎn。
渑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巳集上 部首:水部
武英殿刻本: 第1553頁,第31字
同文書局本: 第652頁,第39字
標點整理本: 第600頁,第48字
音《廣韻》:食陵切;《集韻》、《韻會》、《正韻》:神陵切,音繩──水名。
《春秋釋例》:澠水,出齊國臨湽縣北。
例又,水名,在蜀。
《山海經》:巴國有巴遂山,澠水出焉。
音又,《廣韻》:武盡切;《集韻》、《韻會》:弭盡切,音冺──澠池,水名。亦縣名,亦作黽池。
《水經注》:漢景帝三年,因崤黽之地以目縣。
音又,《廣韻》、《集韻》、《韻會》彌兗切,音緬──義同。通作沔。
注解
〔澠〕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巳集上,康熙部首是水部。
〔澠〕字是多音字,拼音是miǎn、shéng,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氵、黽。
〔澠〕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shéng] ⑴ 均见“渑”。
渑字的翻译
- name of a river in Shandong
- (nom d'une rivière dans le Shandong)
渑的字源字形
唐 石经 开成石经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