犕字概述
〔犕〕字拼音是bèi,部首是牛,总笔画是14画。
〔犕〕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牛、"?"”或“牜、"?"”。
〔犕〕字仓颉码是HQTHB,五笔是TRAE86,CATE98,四角号码是24527,郑码是MBML。
〔犕〕字的UNICODE是U+7295,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9333,UTF-32:00007295,UTF-8:E7 8A 95。
〔犕〕字异体字是?、?。
犕的意思
犕
bèiㄅㄟˋ基本解释
①驾驭:“~牛乘马。”
②八岁的牛。
犕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巳集下 部首:牛部
武英殿刻本: 第1682頁,第17字
同文書局本: 第703頁,第19字
標點整理本: 第655頁,第16字
音《唐韻》、《集韻》、《韻會》平祕切,音備。
《說文》本作。
例《集韻》書作。
例《玉篇》:服也、以鞌装馬也。
《廣韻》:牛具齒。
例又,《玉篇》:牛八歲也。
音又,《集韻》:房六切,音伏──用牛也。通作服。
《說文》:易曰:犕牛乗馬。
〇〔按〕今《易・繫辭》作服牛,《後漢・皇甫嵩傳》義眞犕未乎〔註〕:犕,古服字,今河南人有此言。
注解
〔犕〕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巳集下,康熙部首是牛部。
〔犕〕字拼音是bèi,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牜、?。
〔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bèi] ⑴ 驾驭:“~牛乘马。”⑵ 八岁的牛。
犕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二上反切平祕切頁碼第38頁,第12字續丁孫
異體犕、
《易》曰:「牛乘馬。」从牛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三反切辨利反頁碼第120頁,第2行,第2字述
《易》曰:「犕牛乗馬。」從牛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二上反切平祕切古音第一部頁碼第206頁,第2字許惟賢第91頁,第4字
易曰:犕牛乘馬。
段注此葢與《革部》之鞁同義。鞁,車駕具也。故《玉篇》云:犕,服也。以鞍裝馬也。
从牛。聲。
段注《辭》今作服。古音聲聲同在第一部。故服犕皆扶逼反。以車駕牛馬之字當作犕。作服者假借耳。《左傳》。王使伯服如鄭請滑。《史記・鄭世家》作伯犕。《後漢書・皇甫嵩傳》。義眞犕未乎。《北史》魏收嘲陽休之。義眞服未。正作服字。此皆通用之證也。今韵犕平祕切。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易經》「服牛乘馬」當作。
「服牛乘馬」之服之本字當作(駕牛也)。服,車兩旁也。
牛乘馬。
犕字的相关索引
# | 书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69頁,第12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108頁,第3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97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50頁,第3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43頁,第3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150頁,第2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283頁,第2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705頁,第1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232頁,第3字 |
10 | 說文標整 | 第28頁,第23字 |
11 | 標注說文 | 第48頁,第10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392頁,第2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2043頁【補遺】第16289頁 |
14 | 通訓定聲 | 第749頁,第2字 |
15 | 說文義證 | 第115頁【崇文】第457頁 |
16 | 說文句讀 | 第146頁 |
17 | 章授筆記 | 第60頁,第4字 |
18 | 古字詁林 | 第一冊,第736頁,第3字 |
19 | 古字釋要 | 第116頁,第3字 |
犕的字源字形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宋 传抄 汗简
宋 传抄 古文四声韵
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