犖字概述
〔犖〕字拼音是luò,部首是牛,总笔画是14画。
〔犖〕字是上下结构,可拆字为“"?"、牛”。
〔犖〕字造字法是形聲。从牛,勞省聲。本义是雜色的牛。
〔犖〕字仓颉码是FFBHQ,五笔是OOPH86,OOPG98,四角号码是99502,郑码是UOWM。
〔犖〕字的UNICODE是U+7296,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29334,UTF-32:00007296,UTF-8:E7 8A 96。
〔犖〕字异体字是荦、?。
犖的意思
犖荦
luòㄌㄨㄛˋ基本解释
①雜色牛,引申為雜色。怒~(狂怒的雜色牛)。駁~。
②特出,明顯。卓~(特出)。~~(分明,明顯,如“~~大端”)
详细解释
名词
1.形聲。从牛,勞省聲。本義:雜色的牛。
2.同本義brindled ox。
犖,駁牛也。 —— 《說文》黃白雜謂之駁犖。 —— 《通俗文》斯爲朽關鍵,怒犖抉以入。 —— 陸龜蒙《雜諷》
3.古地名 Luo town。在今河南省淮陽縣西北。
形容词
◎明顯,分明 salient 此其犖犖大者。——《史記·天官書》。索隱:“事之分明也。” 又如:犖然(明顯的樣子)
犖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巳集下 部首:牛部
武英殿刻本: 第1683頁,第3字
同文書局本: 第703頁,第22字
標點整理本: 第655頁,第19字
音《唐韻》:呂角切;《集韻》、《韻會》:力角切,音䃕。
《說文》:駁牛也,从牛、勞省聲。
《廣韻》:駁犖,牛雜色。
例又,《廣雅》:丁犖,牛屬。
例又,司馬相如〈上林賦〉:赤瑕駁犖。〔註〕司馬彪曰:駁犖,采點也。
例又,《史記・天官書》:此其犖犖大者。〔註〕《索隱》曰:犖犖,事之分明也。
例又,《廣韻》:卓犖。
《韻會》:卓犖,超絕也。班固〈典引〉:卓犖乎方州。
例又,人名。
《左傳・莊三十二年》:圉人犖。
音又,《集韻》:力各切,音樂──牛駁色。
注解
〔犖〕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巳集下,康熙部首是牛部。
〔犖〕字拼音是luò,上下结构,可拆字为?、牛。
〔犖〕字造字法是形聲。从牛,勞省聲。本义是雜色的牛。
〔犖〕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luò] ⑴ 雜色牛,引申為雜色⑵ 特出,明顯
犖字的翻译
- brindled ox; brindled in color
犖的字源字形
唐 石经 开成石经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