礮字概述
〔礮〕字拼音是pào,部首是石,总笔画是21画。
〔礮〕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石、駮”。
〔礮〕字仓颉码是MRSFK,五笔是DCUQ86,DCOR98,四角号码是10648,郑码是GCOO。
〔礮〕字的UNICODE是U+792E,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1022,UTF-32:0000792e,UTF-8:E7 A4 AE。
〔礮〕字异体字是奅、炮、砲、礟、?、?。
礮的意思
礮
pàoㄆㄠˋ基本解释
①古代以机发石的兵器。也作“砲”。
②用纸包石灰硫磺、运机发射的一种兵器,时称霹雳砲。
③火炮。
礮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午集下 部首:石部
武英殿刻本: 第2007頁,第9字
同文書局本: 第838頁,第29字
標點整理本: 第798頁,第16字
音《廣韻》:匹貌切;《集韻》、《韻會》、《正韻》:披敎切,拋去聲──俗作砲,機石也。
《前漢・甘延壽傳》:投石絕等倫。張晏曰:范蠡兵法,飛石重十二斤,爲機發行二百步,礮蓋出此。
《魏略》曰:諸葛亮起衝車,郝昭以繩連石磨壓之,衝車折,卽礮事。
《唐書・李密傳》:以機發石,爲攻城具,號將軍,爲礮。
例又,通作拋。
《後漢・袁紹傳》:曹操發石車擊袁紹,軍中呼霹靂車。〔註〕卽今拋車。
《集韻》亦作。
卷目:考證・午集下 部首:石部
愛日堂藏本: 第476頁,第1字
同文書局本: 第1659頁,第58字
《唐書・李密傳》以機發石,爲攻城具,號將軍爲礮。
謹照原文具改械將軍下省爲字。
注解
〔礮〕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午集下,康熙部首是石部。
〔礮〕字拼音是pào,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石、駮。
〔礮〕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pào] ⑴ 古代以机发石的兵器。也作“砲”。⑵ 用纸包石灰硫磺、运机发射的一种兵器,时称霹雳砲。⑶ 火炮。
礮字的翻译
- ancient ballista for throwing heavy stones a cannon, a gun
- Artillerie
礮的字源字形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