秱字概述
折叠展开
〔秱〕字拼音是tóng,部首是禾,总笔画是11画。
〔秱〕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禾、同”。
〔秱〕字仓颉码是HDBMR,五笔是TMGK,四角号码是27920,郑码是MFLD。
〔秱〕字的UNICODE是U+79F1,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1217,UTF-32:000079f1,UTF-8:E7 A7 B1。
秱的意思
折叠展开
秱
tóngㄊㄨㄥˊ基本解释
①庄稼长得茂盛的样子。
②谷类植物的总花梗。
秱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午集下 部首:禾部
武英殿刻本: 第2039頁,第11字
同文書局本: 第852頁,第11字
標點整理本: 第813頁,第11字
音《玉篇》:徒聾切;《集韻》:徒東切,音同──禾盛貌。
《正字通》:禾稾節閒,猶竹之筒,得時則長。
《呂氏春秋》:得時之禾,長秱而穗大;得時之麥,長秱而頸黑。
注解
〔秱〕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午集下,康熙部首是禾部。
〔秱〕字拼音是tóng,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禾、同。
〔秱〕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tóng] ⑴ 庄稼长得茂盛的样子。⑵ 谷类植物的总花梗。
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搜词典整理,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