稾字概述
〔稾〕字拼音是gǎo,部首是禾,总笔画是15画。
〔稾〕字是上下结构,可拆字为“高、禾”。
〔稾〕字仓颉码是YRBD,五笔是YMKT,四角号码是00904,郑码是SJLM。
〔稾〕字的UNICODE是U+7A3E,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1294,UTF-32:00007a3e,UTF-8:E7 A8 BE。
〔稾〕字异体字是槀、稁、稿、蒿、藁、藳。
稾的意思
稾
gǎoㄍㄠˇ基本解释
◎同“稿”。
详细解释
名词
◎(稿的异体字)禾类植物的茎秆。通“稿”stalk of grain。
稾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午集下 部首:禾部
武英殿刻本: 第2052頁,第3字
同文書局本: 第858頁,第3字
標點整理本: 第819頁,第3字
音《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古老切,音杲。
《玉篇》:禾稈也。
《韻會》:禾莖爲稾,去皮爲秸。古有罪者席稾飮水。
《前漢・貢禹傳》:已奉穀租,又出稾稅。
例又,文草曰稾。
《史記・屈原傳》:屬草稾未定。
《前漢・孔光傳》削草〔註〕:言已繕寫,輒削壞其稾。
例又,地名。
《前漢・地理志》:眞定國稾城。
音又,《集韻》:居效切,音敎──枯禾。
音又,居號切,音高──散也。
《儀禮・既夕》:稾車載蓑笠。鄭康成讀。
注解
〔稾〕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午集下,康熙部首是禾部。
〔稾〕字拼音是gǎo,上下结构,可拆字为高、禾。
〔稾〕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gǎo] ⑴ 同“稿”。
稾字的翻译
- draft, manuscript, rough copy
稾的字源字形
秦 简 睡虎地
秦 简 关沮
汉 简 张家山
唐 石经 开成石经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宋 传抄 集古文韵上声韵第三
宋 传抄 集古文韵上声韵第三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