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复制 打印字帖

ㄆㄧ

糹部 共10画 左右结构 U+7D15
汉语字典

糹部

10画

4画

左右结构

pi pi bi

XXXN

VFPP

ZRRR

22910

7D15

5544441535 撇折、撇折、点、点、点、点、横、竖提、撇、竖弯钩

毞 粃 纰 ? ?

紕的笔顺

折叠展开

紕字概述

折叠展开

〔紕〕字是多音字,拼音是pī、pí、bǐ,部首是糹,总笔画是10画。

〔紕〕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糸、比”或“糹、比”。

〔紕〕字仓颉码是VFPP,五笔是XXXN,四角号码是22910,郑码是ZRRR

〔紕〕字的UNICODE是U+7D15,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2021,UTF-32:00007d15,UTF-8:E7 B4 95。

〔紕〕字异体字是毞、粃、纰、?、?

紕的意思

折叠展开

1ㄆㄧ

基本解释

布帛絲縷等破壞散開。線~了。把這一團毛線~開。

2ㄆㄧˊ

基本解释

在衣冠或旗幟上鑲邊:“素絲~之”。

所鑲的邊緣:“縞冠素~”。

3ㄅㄧˇ

基本解释

古代中國西北少數民族所織的獸毛布。

紕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未集中 部首:糸部

武英殿刻本: 第2195頁,第1

同文書局本: 第917頁,第10

標點整理本: 第879頁,第10

廣韻》:房脂切;《集韻》、《韻會》:頻脂切,紕音毗。
爾雅・釋言》:紕,飾也。
詩・鄘風》:素絲紕之。〔箋〕素絲爲縷,以縫紕旌旗之旒縿。

又,《集韻》:平祕切,音備。
正韻》:毗意切,音避──義紕同。

又,《集韻》:賔彌切,音紕
正韻》:蒲糜切,音皮──緣也。
禮・玉藻》:縞冠素紕。〔註〕緣邊也。

又,《廣韻》:符支切;《集韻》:頻彌切,紕音陴──義同。

又,《廣韻》:匹夷切;《集韻》:篇夷切,紕音批。
禮・大傳》:五者一物紕繆。〔註〕紕繆,猶錯也。又,《玉篇》:紕,纇也。

又,《廣韻》:繒欲壞也。

又,《增韻》:繒疏也。

又,《集韻》:蒲眠切,音編。
說文》:紕,氐人紕也。

又,《集韻》:補履切,音比──義同。

又,《廣韻》:昌里切,音齒──績苧一紕。出《新字林》。

集韻》或作紕

卷目:考證・未集中 部首:糸部

愛日堂藏本: 第521頁,第1

同文書局本: 第1662頁,第29

又《集韻》蒲眠切,音編。

謹按編非蒲眠切。今据原文音編改音蹁。

注解

〔紕〕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未集中,康熙部首是糸部

〔紕〕字是多音字,拼音是pī、pí、bǐ,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糹、比

〔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pī] ⑴ 布帛絲縷等破壞散開 [pí] ⑴ 在衣冠或旗幟上鑲邊:“素絲~之”。⑵ 所鑲的邊緣:“縞冠素~”。 [bǐ] ⑴ 古代中國西北少數民族所織的獸毛布。

紕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搜词典整理,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紕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spoiled silk; hem of dress
  2. Fehler, Irrtum (S)
  3. lâche

紕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紕(石经·唐·开成石经) 石经 开成石经

紕(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紕(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紕(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紕(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