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复制 打印字帖

zhèn ㄓㄣˋ

糹部 共13画 左右结构 U+7D7C
汉语字典

糹部

13画

4画

左右结构

zhen

zhèn

XEET 86 、 XET 98

VFBSH

ZPQ

22922

7D7C

5544443443533 撇折、撇折、点、点、点、点、撇、点、点、撇、弯钩、撇、撇

絼字概述

折叠展开

〔絼〕字拼音是zhèn,部首是糹,总笔画是13画。

〔絼〕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糸、豸”或“糹、豸”。

〔絼〕字仓颉码是VFBSH,五笔是XEET86,XET98,四角号码是22922,郑码是ZPQ

〔絼〕字的UNICODE是U+7D7C,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2124,UTF-32:00007d7c,UTF-8:E7 B5 BC。

〔絼〕字异体字是

絼的意思

折叠展开

zhènㄓㄣˋ

基本解释

古同“纼”。

絼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未集中 部首:糸部

武英殿刻本: 第2211頁,第2

同文書局本: 第924頁,第24

標點整理本: 第887頁,第1

集韻》:丈忍切,音朕。
周禮・地官・封人》:凡祭祀,飾其牛牲,置其絼。〔註〕鄭司農云:絼,著牛鼻繩,所以牽牛者。今時謂之雉,與古者名同。鄭康成云:絼字當以豸爲聲。〔釋文〕亦作紖。

注解

〔絼〕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未集中,康熙部首是糸部

〔絼〕字拼音是zhèn,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糹、豸

〔絼〕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zhèn] ⑴ 古同“纼”。

絼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搜词典整理,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絼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絼(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絼(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