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复制 打印字帖

gōu ㄍㄡ

糹部 共15画 左右结构 U+7DF1
汉语字典

糹部

15画

4画

左右结构

gou

gōu

XWND

VFONK

ZNXM

27984

7DF1

554444325131134 撇折、撇折、点、点、点、点、撇、竖、横折、横、撇、横、横、撇、捺

缑 ?

緱字概述

折叠展开

〔緱〕字拼音是gōu,部首是糹,总笔画是15画。

〔緱〕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糸、侯”或“糹、侯”。

〔緱〕字仓颉码是VFONK,五笔是XWND,四角号码是27984,郑码是ZNXM

〔緱〕字的UNICODE是U+7DF1,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2241,UTF-32:00007df1,UTF-8:E7 B7 B1。

〔緱〕字异体字是缑、?

緱的意思

折叠展开

gōuㄍㄡ

基本解释

刀劍等柄上所纏的繩。

姓。

緱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未集中 部首:糸部

武英殿刻本: 第2227頁,第2

同文書局本: 第931頁,第28

標點整理本: 第894頁,第15

廣韻》:古侯切;《集韻》、《韻會》、《正韻》:居侯切,緱音鉤。
說文》:刀劒緱也。
史記・孟嘗君傳》:馮先生甚貧,猶有一劒耳。又,蒯緱。〔註〕蒯草名緱,謂把劒之物。言其劒無物可緱,但以蒯繩纏之,故云蒯緱。

又,《集韻》:墟侯切,音摳──緱氏,地名。
戰國策》:轅緱氏之口。〔註〕緱氏,以山爲名。
前漢・武帝紀》:將幸緱氏。〔註〕河南縣也。

又,姓。〈孝子傳〉:陳留緱氏女。

卷目:考證・未集中 部首:糸部

愛日堂藏本: 第531頁,第1

同文書局本: 第1663頁,第16

《戰國策》轅緱氏之口。

謹照原文轅上增塞轘二字。

注解

〔緱〕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未集中,康熙部首是糸部

〔緱〕字拼音是gōu,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糹、侯

〔緱〕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gōu] ⑴ 刀劍等柄上所纏的繩。⑵ 姓。

緱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搜词典整理,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緱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cord binding on hilt of sword
  2. Gou (Eig, Fam)
  3. lanière enroulée sur le manche d'un sabre ou d'un poignard

緱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緱(简·汉·张家山) 张家山

緱(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緱(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緱(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緱(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緱(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