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复制 打印字帖

guā ㄍㄨㄚ

糹部 共14画 左右结构 U+7DFA
汉语字典

糹部

14画

4画

左右结构

gua wo

guā

XMNK

VFBBR

ZLJ

27927

7DFA

55444425525251 撇折、撇折、点、点、点、点、竖、横折、横折、竖、横折钩、竖、横折、横

緺字概述

折叠展开

〔緺〕字是多音字,拼音是guā、wō,部首是糹,总笔画是14画。

〔緺〕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糸、咼”或“糹、咼”。

〔緺〕字仓颉码是VFBBR,五笔是XMNK,四角号码是27927,郑码是ZLJ

〔緺〕字的UNICODE是U+7DFA,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2250,UTF-32:00007dfa,UTF-8:E7 B7 BA。

緺的意思

折叠展开

1guāㄍㄨㄚ

基本解释

紫青色的绶带:“佩青~出宫门。”

详细解释

名词

1.紫青色的绶(丝)带purple and blue ribbon

緺,绶紫青色。从糸,咼声。 —— 《说文》及其拜为二千石,佩青緺。 —— 《史记·滑稽列传》

2.量词。古时女子头发一束为緺。

2ㄨㄛ

基本解释

象水流旋转盘结的发髻。“云一~,玉一梭,淡淡衫儿薄薄罗。”

緺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未集中 部首:糸部

武英殿刻本: 第2228頁,第10

同文書局本: 第932頁,第14

標點整理本: 第895頁,第5

廣韻》:古蛙切;《集韻》、《韻會》:公蛙切,緺音媧。
說文》:綬紫靑色。
史記・滑稽傳》:佩靑緺。
後漢・輿服志》〔註〕:紫綬名緺,其色靑紫。

又,《廣韻》:古華切;《集韻》、《韻會》:姑華切,緺音瓜──義同。

又,《集韻》:盧戈切,音驘──義同。

又,《正韻》:古禾切,音戈──義同。

注解

〔緺〕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未集中,康熙部首是糸部

〔緺〕字是多音字,拼音是guā、wō,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糹、咼

〔緺〕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guā] ⑴ 紫青色的绶带:“佩青~出宫门。” [wō] ⑴ 象水流旋转盘结的发髻。“云一~,玉一梭,淡淡衫儿薄薄罗。”

緺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搜词典整理,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緺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十三上反切古蛙切頁碼435頁,第30

緺綬紫青色也。从糸咼聲。

附注段玉裁依《後漢書・南匈奴傳》、《太平御覽》改作「綬紫青色也」。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二十五反切古蛙切頁碼1033頁,第6行,第2

緺綬紫青也。從糸咼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十三上反切古蛙切古音第十七部頁碼2613頁,第1許惟賢1137頁,第1

緺綬紫靑色也。

段注各本無色。今依《後漢・南匈奴傳》、《大平御覽》正。《百官公卿表》曰:丞相,金印紫綬。高帝十一年更名相國,綟綬。徐廣曰:似紫。紫綬名緺綬。其色靑紫。何承天云:緺,靑紫色也。按紫者,水剋火之閒色。又因水生木而色靑。是爲紫靑色。

从糸。咼聲。

段注古蛙切。古音在十七部。

緺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861頁,第5字
2陳昌治本第1106頁,第2字
3黃侃手批第824頁
4說文校箋第577頁,第2字
5說文考正第517頁,第1字
6說文今釋第1907頁,第5字
7說文約注第3207頁,第2字
8說文探原第6415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2751頁,第2字
10說文標整第343頁,第18字
11標注說文第552頁,第16字
12說文注箋第4557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12699頁【補遺】第17912頁
14通訓定聲第1924頁,第2字
15說文義證第1133頁【崇文】第4529頁
16說文句讀第1882頁
17古字詁林第九冊,第1205頁,第1字
18古字釋要第1207頁,第1字

緺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緺(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緺(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緺(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緺(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緺字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