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的笔顺
肢字概述
〔肢〕字拼音是zhī,部首是月,总笔画是8画。
〔肢〕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月、支”或“"⺼"、支”,五行属火。
〔肢〕字造字法是形声。从肉,支声。本义是人的手足与鸟兽翼足的总称。
〔肢〕字仓颉码是BJE,五笔是EFCY,四角号码是74247,郑码是QEXS,中文电码是5141,区位码是5411。
〔肢〕字的UNICODE是U+80A2,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2930,UTF-32:000080a2,UTF-8:E8 82 A2。
〔肢〕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一级字表中,序号1182,属常用字。
〔肢〕字异体字是支、胑、?、?。
肢的意思
肢
zhīㄓ基本解释
◎zhī ㄓˉ 人的手、脚、胳膊、腿的统称,亦指某些动物的四条腿。四~(指两手两脚)。~体。前~。后~。
详细解释
名词
1.形声。从肉,支声。本义:人的手足与鸟兽翼足的总称。
2.同本义limb。
劳其四肢,伤其五脏。 —— 《商君书》四肢六道,身之体也。 —— 《管子》
肢节(四肢关节);肢骸(肢体骸骨);上肢;下肢;假肢。
3.指人体的腰部waist。
协肩屏气,舐痔折肢。 —— 《朝野佥载》
肢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未集下 部首:肉部
武英殿刻本: 第2334頁,第3字
同文書局本: 第974頁,第18字
標點整理本: 第940頁,第20字
音《廣韻》、《集韻》、《韻會》:章移切;《正韻》:旨而切,音支。
《廣韻》:躰。
《集韻》:體四胑也。或作、
,通作支。
《管子・君臣篇》:四肢不通,六道不達。
例又,腰肢。庾肩吾詩:非關能結束,本自細腰肢。
音又,《五音集韻》:矢利切,屍去聲──佒也。
注解
〔肢〕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未集下,康熙部首是肉部。
〔肢〕字拼音是zhī,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支,五行属火。
〔肢〕字造字法是形声。从肉,支声。本义是人的手足与鸟兽翼足的总称。
〔肢〕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zhī] ⑴ zhī ㄓˉ 人的手、脚、胳膊、腿的统称,亦指某些动物的四条腿
肢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四下反切章移切頁碼第130頁,第33字續丁孫
胑
體四胑也。从只聲。
肢
胑或从支。
附注按:今通用「肢」。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八反切章移反頁碼第337頁,第7行,第1字述
體四胑也。從肉。只聲。
鍇注臣鍇曰:「胑,支也。文子曰:『天有四時五行九解三百六十六日,人有四胑五臓九竅三百六十六節。』」
反切………頁碼第338頁,第1行,第1字述
胑或從支。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四下反切章移切古音第十六部頁碼第680頁,第2字許惟賢第303頁,第6字
體四胑也。
段注《荀子・君道》篇。如四胑之從心。《淮南・脩務訓》。四胑不動。《孟子》謂之四體。《孟子》注胑作枝。云體者,四枝股肱也。又云折枝,按摩折手節,解罷枝也。自胳胠至腨言手足也。故緫之以胑。
从肉。只聲。
段注章移切。十六部。
胑或从支。
段注只支同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四肢=胑。
肢字的相关索引
# | 书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259頁,第10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346頁,第1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269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171頁,第22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163頁,第14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581頁,第6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1014頁,第2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2370頁,第1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848頁,第1字 |
10 | 說文標整 | 第103頁,第28字 |
11 | 標注說文 | 第168頁,第12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1316頁,第3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4505頁【補遺】第16676頁 |
14 | 通訓定聲 | 第2045頁,第1字 |
15 | 說文義證 | 第345頁【崇文】第1377頁 |
16 | 說文句讀 | 第505頁 |
17 | 章授筆記 | 第179頁,第8字 |
18 | 古字詁林 | 第四冊,第441頁,第2字 |
19 | 古字釋要 | 第429頁,第3字 |
肢字的翻译
- human limbs; animal feet
- Glied, Schenkel (Falte) (S, Geol)
- membre
肢的字源字形
唐 石经 开成石经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