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复制 打印字帖

huò ㄏㄨㄛˋ

艹部 共10画 上下结构 U+83B7
汉语字典

艹部

10画

4画

上下结构

huo

huò

形声字

AQTD

TKHK

EQGS

44284

3752

2781

83B7

1223531344 横、竖、竖、撇、弯钩、撇、横、撇、捺、点

獲 穫

获的笔顺

折叠展开

获字概述

折叠展开

〔获〕字拼音是huò,部首是艹,总笔画是10画。

〔获〕字是上下结构,可拆字为“艹、犾”,五行属木。

〔获〕字造字法是形声。从犬,蒦( huó )声。按甲骨文从隹从又,表示捕鸟在手。本义是猎得禽兽。

〔获〕字仓颉码是TKHK,五笔是AQTD,四角号码是44284,郑码是EQGS,中文电码是3752,区位码是2781

〔获〕字的UNICODE是U+83B7,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3719,UTF-32:000083b7,UTF-8:E8 8E B7。

〔获〕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一级字表中,序号1827,属常用字

〔获〕字的近义词是得、回、赢、得、取、得、获、取、得、到,异体字是獲、穫

获的意思

折叠展开

獲、穫

huòㄏㄨㄛˋ

基本解释

打猎得到的禽兽。猎~。

得到,取得。~得。~奖。~悉。如~至宝。

古代对奴婢的贱称。臧~。

能得到机会或空闲。不~面辞。

收割庄稼。收~。

详细解释

动词

1.形声。从犬,蒦( huó )声。按甲骨文从隹从又,表示捕鸟在手。本义:猎得禽兽。

2.同本义capture; catch

获,猎所获也。 —— 《说文》田获三狐。 —— 《易巽》舍拔则获。 —— 《诗·秦风·驷賳》谋于野则获。 ——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今日畋乐乎?获多乎? —— 司马相如《子虚赋》

获兽;获兔;获者(猎得禽兽者)

3.俘获capture

遇犬获之。 —— 《诗·小雅·巧言》获者取左耳。 —— 《周礼·大司马》不获二毛。 —— 《礼记·檀弓》荻百里孟明视。 ——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获丑(俘获敌众);获夷(能俘获夷狄者);获解(拘捕押送);拿获。

4.得到;取得get

获,得也。 —— 《小尔雅·广言》遭遇时变,以获爵位。 —— 杨恽《报孙会宗书》初虽劳苦,卒获其庆。 —— 《盐铁论·诛秦》获莒挐。 —— 《左传·僖公元年》获宝玉大弓。 —— 《左传·定公九年》获者坐而获。 —— 《仪礼·乡射礼》凡得获货贿人民六畜者。 —— 《周礼·朝士》获有所闻。 —— 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幸获名成。 —— 清· 周容《芋老人传》两人并获释。 —— 《明史》获矢无算。 —— 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获奖;获匹(获偶。得到配偶);获印(得到官印,意为得官);获成(得到和解,得到成功)

5.得以,能够 can。如:获隽(得以考中);获隽公车(会试得中之意。隽:同“俊”,才智过人。汉以公家车递送应举的人,后以“公车”为入京应试主人的代称);获申(得以表达);获全(得以保全)

6.遭受 subject to。如:获尤(遭怨恨)

名词

1.打猎得到的禽兽game

狗良则数得兽矣; 田猎之获, 常过人矣。 —— 《吕氏春秋》

2.中国古代奴婢的贱称female slave

行曲则违于臧获, 行直则怒于诸侯。 —— 《韩非子》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 —— 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动词

1.形声。从禾,蒦( huó )声。本义:收割庄稼。

2.同本义reap; harvest

获,刈谷也。 —— 《说文》八月剥枣,十月获稻。 —— 《诗·豳风·七月》是获是亩。 —— 《诗·大雅·生民》载获济济。 —— 《诗·周颂·载芟》儒有不陨获于贫贱。 —— 《礼记·儒行》以岁之不获也。 —— 《国语·吴语》一岁而再获之。 —— 《荀子·富国》不耕获。 —— 《易·无妄》耕获菑畬,时时利赖其用。 —— 徐光启《甘薯疏序》

秋获冬藏。

3.割取草木mow; cut

有冽氿泉,无浸获薪。 —— 《诗·小雅·大东》

名词

1.收获;收成harvest

王公之家,一宴之味,费上农一岁之获,犹食之而不甘。 —— 唐甄《潜书·大命》

2.得到的成果或利益results; gain

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 —— 《管子》

3.通“檴”。木名,榆属,叶如榆,皮坚韧,可作姮索甑带a kind of tree

有冽氿泉,无浸穫薪。 —— 《诗·小雅·大东》。郑玄笺云:檴、落,木名也。

获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巳集下 部首:犬部

武英殿刻本: 第1721頁,第2

同文書局本: 第720頁,第19

標點整理本: 第673頁,第25

唐韻》:胡伯切;《集韻》、《韻會》:胡陌切,获音韄。
說文》:獵所獲也。
周禮・夏官・射人》:三獲。〔釋文〕劉音胡伯反。

又,《集韻》:獸名。

又,《集韻》:亦姓。

又,《廣韻》:胡麥切,音畫──得也。
書・太甲》:弗慮胡獲。
詩・小雅》:笑語卒獲。〔傳〕獲,得時也。

又,《爾雅・釋詁》:馘、穧,獲也。〔註〕獲賊耳爲馘,獲禾爲穧。
詩・秦風》:舍拔則獲。又,〈小雅〉:執訊獲获

又,《廣韻》:臧獲。
方言》云:荆淮海岱雜齊之閒,罵奴曰臧,罵婢曰獲。

又,門名。
左傳・昭二十年》:公孟有事于蓋獲之門外。〔註〕蓋獲,衞郭門。

又,回獲,縣名,屬北地郡。見《前漢・地理志》。

又,《廣韻》:亦姓,宋大夫尹獲之後。

又,《集韻》:黃郭切,音鑊──隕獲,困迫失志貌。
禮・儒行》不隕獲于貧賤,通作穫。

又,《集韻》、《類篇获忽郭切,音霍──恢廓貌。

又,《集韻》:胡故切,音護。
禮・曲禮》:⽏固獲。

又,《集韻》:胡化切,音話──爭取也。
周禮・春官・司常》:凡射,共其獲旌。〔註〕獲旌,獲者所持旌。〔釋文〕李音胡霸反。

注解

〔獲〕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巳集下,康熙部首是犬部

〔獲〕字拼音是huò,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犭、蒦

〔獲〕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huò] ⑴ 猎得。《説文•犬部》:“獲,獵所獲也。”王筠句讀:“《(周禮)夏官•大司馬》:‘獲者取左耳。’鄭(玄)注:‘獲,得也。得禽獸者取左耳,當以計功。’案:此獲之本義也。”《易•解》:“田獲三狐,得黄矢,貞吉。”《詩•秦風•馳驖》:“公曰左之,舍拔則獲。”孔穎達疏:“舍放矢括則獲得其獸,言公之善射。”《漢書•宣帝紀》:“封泰山,塞宣房,符瑞應,寶鼎出,白麟獲。”《續資治通鑑•宋太祖開寶元年》:“三月,甲申朔,遼主如潢河;乙酉,獲駕鵝,祭天地。”又争着取得某物。《集韻•莫韻》:“獲,争取也。”《禮記•曲禮下》:“毋固獲。”鄭玄注:“為其不廉也。欲專之曰固,争取曰獲。”孔穎達疏:“與人共食,不可專固獨得及争取也。”⑵ 猎得之物。《吕氏春秋•貴當》:“狗良則數得獸矣。田獵之獲常過人矣。”漢司馬相如《上林賦》:“忘國家之政,貪雉兔之獲,則仁者不繇也。”宋周紫芝《元忠作胡人下程圖》:“上山高高置烽燧,毛囊貯獲閑刀弓。”明湯顯祖《南柯記•侍獵》:“觀禽貌,揣獸膘,猛説山川小。有這些殺獲,不算窮暴。”⑶ 获得;得到。《廣雅•釋詁三》:“獲,得也。”《國語•楚語下》:“成(王)不禮於穆(王),願食熊蹯,不獲而死。”《漢書•武帝紀》:“(太初)四年春,貳師將軍廣利斬大宛玉首,獲汗血馬來。”《金史•賈少沖傳》:“家貧甚,嘗道中獲遺金,訪其主歸之。”⑷ 射中。《易•明夷》:“入于左腹,獲明夷之心,于出門庭。”《儀禮•鄉射禮》:“獲者坐而獲。”鄭玄注:“射者中則大言‘獲’。獲,得也。射,講武、田之類,是以中為獲也。”射中须计筭(筹码),故又称“筭”为“獲”。《儀禮•鄉射禮》:“釋獲者遂以所執餘獲,升自西階。”鄭玄注:“餘獲,餘筭也。無餘筭,則空手耳。”賈公彦疏:“一耦不必盡中,故有餘筭也。”⑸ 俘获。《詩•小雅•出車》:“釆繁祁祁,執訊獲醜,薄言還歸。”鄭玄箋:“執其可言,問所獲之衆以歸者。”《禮記•檀弓下》:“古之侵伐者,不斬祀,不殺厲,不獲二毛。”鄭玄注:“獲謂係虜之。”《宋史•太祖紀三》:“(開寶七年)甲子,吴越王帥兵圍常州,獲其人馬。”⑹ 捕获;追捕。宋陸九淵《與張監書》:“苟有盜,亦不容不獲也。”《儒林外史》第十回:“這位王道尊却是了不得,而今朝廷捕獲得他甚緊。”⑺ 适宜;安。《詩•小雅•楚茨》:“禮儀卒度,笑語卒獲。”毛傳:“獲,得時也。”《左傳•昭公元年》:“楚公子不獲,是以皆來,亦唯命。”杜預注:“不獲,不得自安。”《禮記•中庸》:“在下位不獲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⑻ 得以;能够。三國魏王粲《從軍詩五首》之一:“歌舞入鄴城,所願獲無違。”《藝文類聚》卷二十七引晋袁宏《東征賦》:“君臣有章,上下獲叙,所以能三分天下,而有其文武。”明張居正《陳六事疏》:“以後上下唯務清心省事,安静不擾,庶民生可遂,而邦本獲寧也。”⑼ 遭受。《國語•晋語五》:“范武子退自朝,曰:‘燮乎,吾聞之,干人之怒,必獲毒焉。’”《紅樓夢》第九十三回:“弟因菲材獲譴,自分萬死難償,幸邀寬宥,待罪邊隅。”⑽ 辱,被辱。《廣雅•釋詁三》:“獲,辱也。”《史記•屈原賈生列傳》:“濯淖汙泥之中,蟬蜕於濁穢,以浮游塵埃之外,不獲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王念孫雜志:“獲者,辱也,言不為滋垢所辱也。”⑾ 违误。《淮南子•兵略》:“音氣不戾八風,詘伸不獲五度。“許慎注:“獲,誤。五度,五行也。”⑿ 古代对女奴的贱称。《方言》卷三:“荆、淮、海、岱雜齊之間,駡奴曰臧,駡婢曰獲。”《初學記》卷十九引《風俗通》:“獲者,逃亡獲得為奴婢也。”《墨子•小取》:“獲,人也。愛獲,愛人也。”《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且夫臧獲婢妾,由能引決,況僕之不得已乎?”李善注引晋灼曰:“臧獲,敗敵所破虜為奴隸。”宋王明清《揮塵後録》卷六:“文肅云:‘某向任三司使日,置一獲,云本貴種,失身自售。’”⒀ 兽名。《集韻•陌韻》:“獲,獸名。”⒁ 通“穫”。收割庄稼;收成。清朱駿聲《説文通訓定聲・豫部》:“獲,叚借為穫。”《荀子•富國》:“人善治之,則畝數盆,一歲而再獲之。”楊倞注:“獲,讀為穫。”《鹽鐵論•本議》:“因其所工,不求所拙,農人納其獲,女工効其功。”清黄宗羲《陳乾初先生墓誌銘》:“怠勤異獲,而曰麰麥之性有美惡,必不然矣。”⒂ 通“嚄”。叫唤;喧闹。《文選•宋玉〈風賦〉》:“啗齰嗽獲,死生不卒。”李善注:“《聲類》曰:‘嚄,大唤也。’獲與嚄,古字通。”⒃ 通“矱”。法度。《管子•宙合》:“成功之術,必有巨獲。”王念孫雜志:“巨獲讀為榘矱。《説文》:‘……《楚詞》曰:求榘矱之所同。‘今《楚詞》作榘矱,王(逸)注曰:‘榘,法也;矱,度也。’”⒄ 古水名。在今安徽省蒙城县至江苏省徐州市之间。《水經注•汳水》:“獲水出汳水于梁郡蒙縣北,又東過蕭縣南,睢水北流注之,又東至彭城縣北,東入于泗。”《漢書•地理志下》:“梁國,縣八:……蒙(縣),獲水首受甾獲渠,東北至彭城入泗。”⒅ 姓。《廣韻・麥韻》:“獲,姓。宋大夫尹獲之後。”⒆ 宏大貌。《集韻•鐸韻》:“獲,恢廓兒。”《莊子•庚桑楚》:“夫外韄者不可繁而捉”唐陸德明釋文本作“獲”,云:“獲,崔(譔)云:‘恢廓也。’”⒇ 〔隕獲〕也作“隕穫”。困迫失志貌。《集韻•鐸韻》:“獲,隕獲,困迫失志兒。通作穫。”《禮記•儒行》“不隕穫於貧賤”漢鄭玄注:“隕穫,困迫失志之貌也。”唐陸德明釋文:“獲,本又作穫。”

获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搜词典整理,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獲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十上反切胡伯切頁碼331頁,第1

獲獵所獲也。从犬蒦聲。

附注羅振玉《增訂殷虛書契考釋》:「(甲骨文)从隹,从又,象捕鳥在手之形。」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十九反切戶麥反頁碼811頁,第2行,第2

獲獵所獲也。從犬蒦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十上反切胡伯切古音第五部頁碼1902頁,第2許惟賢831頁,第3

獲獵所獲也。

段注故从犬。引伸爲凡得之偁。

从犬。蒦聲。

段注胡伯切。古音在五部。

字形解说

甲骨文字形或從又、從隹,隹又或作鳥,正像以手持鳥的樣子。金文字形從又持隹,與甲骨文同形,為「獲」之初文。至戰國時,捕獲字分化為二:手持鳥者為「隻」,獵所獲者則加「犬」作「獲」(),成為從犬、蒦聲之形構。犬為狗,作為形符,表示義與犬有關;蒦從又持雈,也是獲得的意思,作為示義的聲符,表示音讀。篆文、隸書及楷書皆和戰國秦系文字同形。在六書中,甲骨文、金文屬於異文會意,戰國文字至楷書字形則屬於形聲兼會意。規範字作「获」。

獲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651頁,第8字
2陳昌治本第823頁,第4字
3黃侃手批第627頁
4說文校箋第422頁,第2字
5說文考正第392頁,第15字
6說文今釋第1418頁,第2字
7說文約注第2423頁,第2字
8說文探原第4855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2090頁,第1字
10說文標整第258頁,第12字
11標注說文第408頁,第13字
12說文注箋第3388頁,第2字
13說文詁林第9793頁【補遺】第17488頁
14通訓定聲第1828頁,第7字
15說文義證第849頁【崇文】第3393頁
16說文句讀第1359頁
17古字詁林第八冊,第599頁,第1字
18古字釋要第935頁,第3字

获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obtain, get, receive; seize
  2. erlangen (V)​, ernten (V)

获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以下是“”的正体“”的字形

获(简·秦·睡虎地) 睡虎地

获(简·秦·岳麓书院) 岳麓书院

获(石经·汉·熹平石经) 石经 熹平石经

获(石经·唐·开成石经) 石经 开成石经

获(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获(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获(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获(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以下是“”的正体“”的字形

获(简·秦·睡虎地) 睡虎地

获(石经·唐·开成石经) 石经 开成石经

获(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获(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获(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获(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