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复制 打印字帖

ㄉㄨˊ

衣部 共14画 上下结构 U+88FB
汉语字典

衣部

14画

4画

上下结构

du

HICE

YEYHV

IDSR

27732

88FB

21123454413534 竖、横、横、竖钩、撇、点、横撇/横钩、捺、点、横、撇、竖提、撇、捺

? ?

裻字概述

折叠展开

〔裻〕字拼音是dú,部首是衣,总笔画是14画。

〔裻〕字是上下结构,可拆字为“叔、衣”。

〔裻〕字仓颉码是YEYHV,五笔是HICE,四角号码是27732,郑码是IDSR

〔裻〕字的UNICODE是U+88FB,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5067,UTF-32:000088fb,UTF-8:E8 A3 BB。

〔裻〕字异体字是?、?

裻的意思

折叠展开

ㄉㄨˊ

基本解释

衣背缝:“王梦衣偏~之衣,乘飞龙上天,不至而坠。”

裻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申集下 部首:衣部

武英殿刻本: 第2681頁,第3

同文書局本: 第1119頁,第14

標點整理本: 第1094頁,第31

唐韻》:冬毒切;《集韻》、《韻會》:都毒切,裻音篤──衣背縫也。
禮・深衣》:負繩及踝。〔註〕踝謂裻,與後幅相當之縫。

又,偏衣。〈晉語〉:使申生伐東山,衣偏裻之衣。〔註〕裻在中,左右異,故曰偏。
史記・佞幸傳》:顧見其裻。〔註〕裻,衫襦之橫者。左思〈魏都賦〉:襲偏裻以䜋列。

又,《廣韻》:先篤切,音洬──新衣聲也。

或作裻,亦作裻裻

注解

〔裻〕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申集下,康熙部首是衣部

〔裻〕字拼音是,上下结构,可拆字为叔、衣

〔裻〕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dú] ⑴ 衣背缝:“王梦衣偏~之衣,乘飞龙上天,不至而坠。”

裻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搜词典整理,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裻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八上反切冬毒切頁碼272頁,第22

異體

裻新衣聲。一曰背縫。从衣叔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十六反切得酷反頁碼699頁,第3行,第1

裻新衣聲。一曰背縫。從衣叔聲。

鍇注臣鍇按:《春秋左傳》及《國語》曰:「衣之偏裻。」《史記・佞幸傳》亦云,作督假借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八上反切先鵠切古音第十七部頁碼1572頁,第4許惟賢689頁,第2

裻新衣聲。

段注此當依《玉篇》先鵠切。《子虚賦》。翕呷萃蔡。張揖曰:萃蔡,衣聲也。萃蔡讀如碎二音。裻亦雙聲字。

一曰背縫。

段注此則冬毒切。與上義同。《深衣》。負繩及踝。注云:謂裻與後幅相堂之縫也。按後幅當是裳幅之誤。衣與裳正中之縫相接也。《晉語》。衣之偏裻。韋曰:裻在中。左右異故曰偏。引伸爲凡中之偁。《匠人》。堂涂十有二分。注曰:分其裻旁之修。以一分爲峻也。今本作督。《五經文字》引作裻。古多假督爲裻。

从衣。叔聲。

段注三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裻,衣之背縫也;督,背中脉也。引申為中。《莊子》「緣督以為經」,督乃裻之借。

裻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537頁,第4字
2陳昌治本第686頁,第4字
3黃侃手批第522頁
4說文校箋第350頁,第4字
5說文考正第330頁,第17字
6說文今釋第1194頁,第2字
7說文約注第2041頁,第3字
8說文探原第4185頁,第2字
9說文集注第1763頁,第4字
10說文標整第213頁,第9字
11標注說文第341頁,第16字
12說文注箋第2832頁,第3字
13說文詁林第8410頁【補遺】第17259頁
14通訓定聲第1140頁,第1字
15說文義證第721頁【崇文】第2881頁
16說文句讀第1123頁
17章授筆記第352頁,第4字
18古字詁林第七冊,第589頁,第2字
19古字釋要第801頁,第10字

裻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裻(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裻(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裻(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裻(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裻(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裻字组词

折叠展开

裻结尾的词语

偏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