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复制 打印字帖

zhū ㄓㄨ

言部 共15画 左右结构 U+8AF8
汉语字典

言部

15画

4画

左右结构

zhu

zhū

YFTJ

YRJKA

SBM

04660

8AF8

411125112132511 点、横、横、横、竖、横折、横、横、竖、横、撇、竖、横折、横、横

诸 諸 諸 ? ? ?

諸的笔顺

折叠展开

諸字概述

折叠展开

〔諸〕字拼音是zhū,部首是言,总笔画是15画。

〔諸〕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言、者”或“訁、者”。

〔諸〕字仓颉码是YRJKA,五笔是YFTJ,四角号码是04660,郑码是SBM

〔諸〕字的UNICODE是U+8AF8,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5576,UTF-32:00008af8,UTF-8:E8 AB B8。

〔諸〕字异体字是诸、諸、諸、?、?、?

諸的意思

折叠展开

zhūㄓㄨ

基本解释

眾多、各個。如:“諸事”、“諸子百家”、“諸善男子,善女人”。

所有、一切。《後漢書•卷三•;肅宗孝章帝紀》:“諸以前妖惡禁錮者,一皆蠲除之,以明棄咎之路。”《明史•;卷二•;太祖本紀》:“諸遭亂為人奴隸者復為民。”

之於二字的合音。“之”是代詞,“於”是介詞。如:“付諸行動”。《論語•衛靈公》:“子張書諸紳。”

之乎二字的合音。“之”是代詞,“乎”是助詞。《論語•子罕》:“有美玉於斯,韞而藏諸?求善賈而沽諸?”

於。《禮記•祭義》:“是故君子合諸天道,春禘秋嘗。”

他、之。《論語•學而》:“告諸往而知來者。”

姓。如明代有諸茂卿。

諸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酉集上 部首:言部

武英殿刻本: 第2800頁,第4

同文書局本: 第1172頁,第4

標點整理本: 第1146頁,第14

古文: 諸

唐韻》、《廣韻》:章魚切;《集韻》、《類篇》、《韻會》、《正韻》:專於切,諸渚平聲。
說文》:辯也。〔徐曰〕別異之辭。
爾雅・釋訓》:諸諸、便便,辯也。〔註〕皆言辭辯給也。

又,《玉篇》:非一也,皆言也。
正韻》:凡衆也。
書・舜典》:歷試諸艱。
詩・邶風》:孌彼諸姬。
史記・賈誼傳》:紛亂諸事。

又,《廣雅》:之也、於也。
榖梁傳・莊二十四年》:迎者,行見諸,舍見諸。〔註〕諸,之也。
禮・射義》:射求正諸己。〔註〕諸,猶於也。

又,《韻會》:語助辭。
詩・邶風》:日居月諸。〔疏〕居、諸,語助也。
公羊傳・桓六年》:其諸以病桓與。〔註〕其諸,辭也。

又,《韻會》:有諸,疑辭。
孟子》: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諸。

又,于諸,寘也。
公羊傳・哀六年》:諸乞使人迎陽生于諸其家。〔註〕齊人語也。

又,諸侯,國君也。
易・比卦》:先王以建萬國,親諸侯。

又,官名。
周禮・夏官》:諸子。〔註〕主公卿大夫士之子者。或曰庶子。

又,神名。
淮南子・地形訓》:諸稽、攝提,條風之所生也。又,諸比,凉風之所生也。〔註〕皆天神名。

又,因諸,齊獄名。
公羊傳・昭二十一年》:宋南里者何若。曰:因諸者然。〔註〕因諸者,齊故諸人之地。

又,諸于,衣名。
前漢・元后傳》:政君獨衣絳緣諸于。〔師古註〕諸于,大掖衣,卽袿衣之類也。又,偏諸,衣緣也。賈誼〈治安策〉:繡衣絲履偏諸緣。〔師古註〕若今織成,以爲要襻及褾領者。

又,《韻會》:方諸,鑑名,以取明水於月。

又,《釋名》:諸,儲也。藏以爲儲,待給冬月用之也。
禮・內則》:桃諸梅諸。〔疏〕王肅云:諸,菹也。謂桃菹、梅菹,卽今之藏桃、藏梅也。又,《周禮・天官・大飮》〔疏〕:紀莒之閒,名諸爲濫。

又,草木名。
爾雅・釋木》:諸慮,山櫐。〔註〕今江東呼櫐爲藤,似葛而麤大。嵆含《南方草木狀》:諸蔗,一曰甘蔗,交阯所生者。

又,獸名。
山海經》:單張山有獸,狀如豹,長尾,人首,牛耳,一目,名曰諸犍。又,敖岸山有獸,狀如白鹿,四角,名曰夫諸。

又,蟲名。
爾雅・釋魚》:蟾諸。〔註〕似蝦蟆,居陸地,淮南謂之去蚊。一作詹諸。互詳詹字註。

又,山水名。
山海經》:諸餘之山,諸餘之水出焉。

又,邑名。
春秋・莊二十九年》:城諸及防。〔註〕諸、防,皆魯邑。
前漢・地理志》:琅琊郡有諸縣。〔註〕春秋城諸及鄆者。

又,澤名。
爾雅・釋地》:宋有孟諸。〔疏〕一曰望諸,一曰孟豬。互詳豕部豬字註。

又,姓。
說苑》:越大夫諸發。
唐書》:兵部侍郎諸道。又,複姓。
漢書》有諸葛豐,《三國志》有諸葛亮。

又,《廣韻》:正奢切;《集韻》:之奢切,諸音遮──亦姓也。
風俗通》:漢有洛陽令諸於。何氏《姓苑》:吳人。又,《南唐書・妖賊傳》:諸祐,蘄州獨木人。〔註〕諸,音查。
正字通》:六麻有諸姓,音查。按,本作諸,譌作諸。諸,本詐上聲,音查,非。餘詳諸字註。

又,《字彙》:常如切,音稌──詹諸,蝦蟆也。
六書正譌》:別作蟾蜍,非。

卷目:考證・酉集上 部首:言部

愛日堂藏本: 第673頁,第3

同文書局本: 第1670頁,第34

《賈誼・治安策》繡衣絲履偏諸緣。

謹照原書治安策改傳字。繡字上照原文增爲之二字。

《爾雅・釋魚》蟾諸。〔註〕似蝦蟆,居陸地,淮南謂之去蚊。

謹照原文去蚊改去蚥。

注解

〔諸〕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上,康熙部首是言部

〔諸〕字拼音是zhū,左右结构,可拆字为訁、者

〔諸〕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zhū] ⑴ 眾多、各個。如:“諸事”、“諸子百家”、“諸善男子,善女人”。⑵ 所有、一切。《後漢書•卷三•;肅宗孝章帝紀》:“諸以前妖惡禁錮者,一皆蠲除之,以明棄咎之路。”《明史•;卷二•;太祖本紀》:“諸遭亂為人奴隸者復為民。”⑶ 之於二字的合音。“之”是代詞,“於”是介詞。如:“付諸行動”。《論語•衛靈公》:“子張書諸紳。”⑷ 之乎二字的合音。“之”是代詞,“乎”是助詞。《論語•子罕》:“有美玉於斯,韞而藏諸?求善賈而沽諸?”⑸ 於。《禮記•祭義》:“是故君子合諸天道,春禘秋嘗。”⑹ 他、之。《論語•學而》:“告諸往而知來者。”⑺ 姓。如明代有諸茂卿。

諸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搜词典整理,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諸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several, various
  2. viele, verschiedene , Zhu (Eig, Fam)​, alle
  3. tous, différents

諸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諸(简·秦·岳麓书院) 岳麓书院

諸(简·秦·龙岗) 龙岗

諸(简·汉·张家山) 张家山

諸(石经·汉·熹平石经) 石经 熹平石经

諸(石经·唐·开成石经) 石经 开成石经

諸(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諸(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諸(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諸(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諸(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