踳字概述
〔踳〕字拼音是chuǎn,部首是足,总笔画是16画。
〔踳〕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春”,五行属金。
〔踳〕字仓颉码是RMQKA,五笔是KHDJ,四角号码是65168,郑码是JICO。
〔踳〕字的UNICODE是U+8E33,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6403,UTF-32:00008e33,UTF-8:E8 B8 B3。
〔踳〕字异体字是僢、堾、舛、蝽、?。
踳的意思
踳
chuǎnㄔㄨㄢˇ基本解释
◎古同“舛”,乖违;相背:“趋行~驰不归善者,不为君子。”
详细解释
动词
◎同“舛”。乖背;错乱 run counter。如:踳落(舛误杂乱);踳驳(错误杂乱);踳乱(乖错杂乱)
踳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酉集中 部首:足部
武英殿刻本: 第2939頁,第10字
同文書局本: 第1229頁,第19字
標點整理本: 第1208頁,第28字
音《廣韻》、《集韻》、《韻會》:尺尹切;《正韻》:尺允切,音蠢──踳駮,相乖舛。
《孝經・序》:踳駮尤甚。左思〈吳都賦〉:謀踳駮於王義。
例又,《玉篇》:踳駮,色雜不同。
音又,《集韻》:尺兗切──與舛同。詳舛字註。
注解
〔踳〕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中,康熙部首是足部。
〔踳〕字拼音是chuǎn,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春,五行属金。
〔踳〕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chuǎn] ⑴ 古同“舛”,乖违;相背:“趋行~驰不归善者,不为君子。”
踳的字源字形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