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的笔顺
辯字概述
〔辯〕字拼音是biàn,部首是辛,总笔画是21画。
〔辯〕字是左中右结构,可拆字为“辛、䛨”或“辡、言”。
〔辯〕字仓颉码是YJYRJ,五笔是UYUH,四角号码是00441,郑码是SESS。
〔辯〕字的UNICODE是U+8FAF,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6783,UTF-32:00008faf,UTF-8:E8 BE AF。
〔辯〕字异体字是䛒、辦、辨、辩、?、?、?、?、?、?。
辯的意思
辯辩
biànㄅㄧㄢˋ基本解释
◎见“辩”。
辯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酉集下 部首:辛部
武英殿刻本: 第2999頁,第11字
同文書局本: 第1252頁,第14字
標點整理本: 第1235頁,第26字
例同「辨」。
《說文》:判也。
《廣韻》:別也。
《易・履卦》:君子以辯上下,定民志。
例又,詳審也。
《周禮・天官》:惟王建國,辯方正位。
例又,明悉也。
《易・大有》:明辯晳也。
音又,《集韻》:巧言也。
《禮・王制》:言僞而辯。
《史記・荀卿傳》:鄒衍之術,迂大而閎辯。
例又,爭辯也。
《禮・鄕飮酒義》:不慢不爭,則遠于鬭辯矣。
例又,《說文》:治也。
《書・酒誥》:勿辯乃司。
《左傳・昭元年》:主盟者,誰能辯焉。〔註〕辯,治也。
例又,微辯,諷諭也。
《禮・儒行》:其過失可微辯,而不可面數也。
例又,與徧通。
《禮・樂記》:其治辯者,其禮具。〔註〕辯,徧也。
《史記・五帝紀》:辯于羣神。
《書・舜典》作徧。
例又,與平通。
《字彙補》:平均也。
《史記・五帝紀》:辯秩東作,辯秩西成。
《書・堯典》作平。
例又,《五音集韻》:下辯,地名,在武鄕。
音又,《集韻》、《韻會》:筆列切;《正韻》:必列切,音䇷──與貶同。
《周禮・秋官・士師》:若邦凶荒,則以荒辯之法治之。〔註〕辯,當爲貶。遭饑荒,則罰國事有所貶損。
注解
〔辯〕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下,康熙部首是辛部。
〔辯〕字拼音是biàn,左中右结构,可拆字为辡、言。
〔辯〕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biàn] ⑴ 见“辩”。
辯字的翻译
- dispute, argue, debate, discuss
- discuter, débattre, argumenter
辯的字源字形
楚〔战国〕 简 郭店
秦 简 睡虎地
汉 简 张家山
汉 石经 熹平石经
唐 石经 开成石经
唐 传抄 唐代石刻篆文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宋 传抄 汗简
宋 传抄 古文四声韵
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