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复制 打印字帖

xiān ㄒㄧㄢ kuò tiǎn guā

金部 共14画 左右结构 U+929B
汉语字典

金部

14画

4画

左右结构

xian kuo tian gua

xiān kuò tiǎn guā

QTDG

CHJR

PMI

82164

929B

34112431312251 撇、点、横、横、竖、点、撇、提、撇、横、竖、竖、横折、横

釤 銽 錟 铦

銛字概述

折叠展开

〔銛〕字是多音字,拼音是xiān、kuò、tiǎn、guā,部首是金,总笔画是14画。

〔銛〕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金、舌”或“釒、"?"”。

〔銛〕字仓颉码是CHJR,五笔是QTDG,四角号码是82164,郑码是PMI

〔銛〕字的UNICODE是U+929B,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7531,UTF-32:0000929b,UTF-8:E9 8A 9B。

〔銛〕字异体字是釤、銽、錟、铦

銛的意思

折叠展开

1xiānㄒㄧㄢ

基本解释

臿属。《説文•金部》:“銛,臿屬。”段玉裁注:“臿即上文田器之銚也,其屬亦曰銛。”《廣雅•釋器》:“錍謂之銛。”王念孫疏證:“《説文》:銛,臿屬也。”按:《集韻•脂韻》:“錍,棃錧也。”《論衡•幸偶》:“等之金也,或為劍戟,或為鋒銛。”

捕鱼具。《廣韻•鹽韻》:“銛,《纂文》曰:‘鐵有距,施竹頭以擲魚,為銛也。’”

利器。北齊劉晝《新論•適才》:“棠谿之劍,天下之銛也,用之穫穗,曾不如鈎鎌之功也。”元薩都剌《范僉事幽居》:“山人頭如雪,對客口如銛。”

锋利。《廣雅•釋詁二》:“銛,利也。”《正字通•金部》:“銛,刃利也。”《墨子•親士》:“今有五錐,此其銛。”唐元稹《開元觀酬吴侍御》:“結盟金劍重,斬魅寶刀銛。”明堵允錫《救時二十議疏•明忠義之訓四》:“制器必銛,選藝必精。”

姓。《正字通•金部》:“銛,姓。宋銛朴翁,工詩。”

2tiǎnㄊㄧㄢˇ

基本解释

挑,挑取。《方言》卷三:“銛,取也。”郭璞注:“謂挑取物。”清翟灝《通俗編•雜字》:“銛,俗失鏁鑰而以他物探之。”章炳麟《致伯仲书•七》:“无钥,可令铜匠銛开。”

3guāㄍㄨㄚ

基本解释

断。《廣雅•釋詁一》:“銛,斷也。”王念孫疏證:“《説文》:‘銽,斷也。从金,?聲。’隸省作銛。”

銛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戌集上 部首:金部

武英殿刻本: 第3126頁,第2

同文書局本: 第1305頁,第11

標點整理本: 第1293頁,第4

唐韻》:息廉切;《集韻》:思廉切,銛音䆎。
說文》:鍤屬。

又,《玉篇》:利也。賈誼〈過秦論〉非銛于句戟長鎩也,《史記・秦始皇紀》作錟。
前漢・賈誼傳》:莫邪爲鈍兮,鈆刀爲銛。〔註〕晉灼曰:世俗謂利爲銛。

又,《廣韻》:《纂文》曰:鐵有距,施竹頭以擲魚爲銛也。

又,姓。
正字通》:宋有銛朴翁,工詩。

又,《集韻》:習琰切,音燄──臿屬。

又,《廣韻》:他玷切;《集韻》:他點切,銛音忝。
博雅》:錍謂之銛。

又,《博雅》:斷也。
音釋》:銛,他點反;又,息廉反。

又,揚子《方言》:銛,取也。〔註〕謂挑取物也,音忝。

注解

〔銛〕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戌集上,康熙部首是金部

〔銛〕字是多音字,拼音是xiān、kuò、tiǎn、guā,左右结构,可拆字为釒、?

〔銛〕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xiān] ⑴ 臿属。《説文•金部》:“銛,臿屬。”段玉裁注:“臿即上文田器之銚也,其屬亦曰銛。”《廣雅•釋器》:“錍謂之銛。”王念孫疏證:“《説文》:銛,臿屬也。”按:《集韻•脂韻》:“錍,棃錧也。”《論衡•幸偶》:“等之金也,或為劍戟,或為鋒銛。”⑵ 捕鱼具。《廣韻•鹽韻》:“銛,《纂文》曰:‘鐵有距,施竹頭以擲魚,為銛也。’”⑶ 利器。北齊劉晝《新論•適才》:“棠谿之劍,天下之銛也,用之穫穗,曾不如鈎鎌之功也。”元薩都剌《范僉事幽居》:“山人頭如雪,對客口如銛。”⑷ 锋利。《廣雅•釋詁二》:“銛,利也。”《正字通•金部》:“銛,刃利也。”《墨子•親士》:“今有五錐,此其銛。”唐元稹《開元觀酬吴侍御》:“結盟金劍重,斬魅寶刀銛。”明堵允錫《救時二十議疏•明忠義之訓四》:“制器必銛,選藝必精。”⑸ 姓。《正字通•金部》:“銛,姓。宋銛朴翁,工詩。” [tiǎn] ⑴ 挑,挑取。《方言》卷三:“銛,取也。”郭璞注:“謂挑取物。”清翟灝《通俗編•雜字》:“銛,俗失鏁鑰而以他物探之。”章炳麟《致伯仲书•七》:“无钥,可令铜匠銛开。” [guā] ⑴ 断。《廣雅•釋詁一》:“銛,斷也。”王念孫疏證:“《説文》:‘銽,斷也。从金,?聲。’隸省作銛。”

銛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搜词典整理,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銛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十四上反切息廉切頁碼466頁,第21

銛臿屬。从金舌聲。讀若棪。桑欽讀若鐮。

附注段玉裁注:「舌者口舌字,非聲,當作㐁,舌皃也,他念切,此臿屬之?,皆用為聲。」按:《六書故・地理一》:「舌非聲,乃甜省聲也。」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二十七反切先廉反頁碼1092頁,第5行,第1

銛臿屬也。從金舌聲。讀若掞桑欽,讀若鎌。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十四上反切他念切古音第七、八部頁碼2823頁,第2許惟賢1228頁,第2

銛臿屬。

段注臿大徐作鍤。則是郭衣鍼矣。臿者,舂去麥皮也。叚借爲鍫臿。卽上文田器之銚也。其屬亦曰銛。俗作杴。《廣韵》曰:古作。或作㸝。皆卽銛字。引申爲銛利字。賈誼曰:莫邪爲鈍。鉛刀爲銛。《漢書・音義》曰:銛,利也。又按《方言》曰:銛,取也。此引申叚借之義也。《孟子》。以言銛之。以不言銛之。今本誤作餂。

从金。舌聲。

段注舌者,口舌字。非聲。當作㐁。舌皃也。他念切。在《三篇・部》。《木部》炊竈木之,此臿屬之?。皆用爲聲。篆體亦當改正。此息廉切。七部八部。

讀若棪。桑欽讀若鎌。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銛利即尖利,今銛鎖字當用此。《孟子》「是以言銛之也」,「是皆穿窬之類也。」穿窬,善銛鎖窃人物。

銛利=兓利。《孟子》「言銛」之銛即銛鎖之銛。本義為臿屬,引申為以鐵器入內鉤出之偁,即為銛鎖之銛矣。

銛利=兓利(㦰),銛鎖(賊所為)。

銛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926頁,第1字
2陳昌治本第1190頁,第9字
3黃侃手批第885頁
4說文校箋第620頁,第1字
5說文考正第554頁,第21字
6說文今釋第2058頁,第7字
7說文約注第3435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6890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2944頁,第4字
10說文標整第369頁,第33字
11標注說文第596頁,第16字
12說文注箋第4915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13541頁【補遺】第18034頁
14通訓定聲第548頁,第1字
15說文義證第1228頁【崇文】第4909頁
16說文句讀第2034頁
17章授筆記第582頁,第5字
18古字詁林第十冊,第539頁,第1字
19古字釋要第1282頁,第10字

銛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sharp, keen-edged; a kind of hoe
  2. scharf, pünktlich
  3. harpon, pointu, harpon, pointu

銛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銛(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銛(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銛(传抄·宋·古文四声韵) 传抄 古文四声韵

銛(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銛(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