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复制 打印字帖

ㄅㄛˊ

金部 共18画 左右结构 U+939B
汉语字典

金部

18画

4画

左右结构

bo

QGEF 86 、 QSFY 98

CIBI

PFDS

83142

939B

341124311251124124 撇、点、横、横、竖、点、撇、提、横、竖、横折、横、横、竖、点、横、竖钩、点

鑮 镈

鎛的笔顺

折叠展开

鎛字概述

折叠展开

〔鎛〕字拼音是bó,部首是金,总笔画是18画。

〔鎛〕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金、尃”或“釒、尃”。

〔鎛〕字仓颉码是CIBI,五笔是QGEF86,QSFY98,四角号码是83142,郑码是PFDS

〔鎛〕字的UNICODE是U+939B,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7787,UTF-32:0000939b,UTF-8:E9 8E 9B。

〔鎛〕字异体字是鑮、镈

鎛的意思

折叠展开

ㄅㄛˊ

基本解释

见“镈”。

鎛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戌集上 部首:金部

武英殿刻本: 第3152頁,第12

同文書局本: 第1317頁,第15

標點整理本: 第1305頁,第9

唐韻》:補各切;《集韻》、《韻會》、《正韻》:伯各切,鎛音博。
說文》:鎛,鱗也。鐘上橫木上金華也。从金,尃聲。〔徐曰〕鐘筍上飾。
玉篇》:鎛,鱗獸,似人,懸鐘橫木也。

又,《正韻》:大鐘。
周禮・春官》:鎛師掌金奏之鼓。
左傳・襄十一年》:及其鎛磬。〈周語〉:伶州鳩對周景王曰:細鈞有鐘無鎛,昭其大也。大鈞有鎛無鐘,甚大無鎛,鳴其細也。大昭小鳴,龢之道也。〔註〕韋昭曰:細細聲,爲角、徵、羽也。鈞,調也;鐘,大鐘;鎛,小鐘也;昭,明也。有鐘無鎛,爲兩細不相和,故以鐘爲節,明其大者,以大平細也。大謂宮、商也,爲兩大不相和,故去鐘用鎛,以小平大也。甚大,謂同尚大聲,故又去鎛,獨鳴其細──細謂絲、竹、革、木也。大聲昭,小聲鳴,龢平之道也。
正字通》:按,鎛小於鐘,韋註甚明。而《周禮》、《儀禮》註,鄭康成皆云:鎛,如鍾而大,與《國語》不合。

又,《說文》:一曰田器。
詩・周頌》:痔乃錢鎛。〔傳〕鎛,鎒也。〔釋文〕鎛,音博。
釋名》:鎛,鋤類也。

又,《淮南子・俶眞訓》:華藻鎛鮮。〔註〕鎛,今之金尊鮮明好也。

卷目:考證・戌集上 部首:金部

愛日堂藏本: 第774頁,第3

同文書局本: 第1675頁,第44

《詩・周頌》痔乃錢鎛。

謹照原文痔改庤。

注解

〔鎛〕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戌集上,康熙部首是金部

〔鎛〕字拼音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釒、尃

〔鎛〕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bó] ⑴ 见“镈”。

鎛的康熙字典解释由搜词典整理,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鎛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large bell; hoe, spade
  2. grosse cloche, binette, pelle, ancien instrument de musique en forme de cloche, binette, bêche

鎛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鎛(金文·春秋·春秋中期或晚期) 春秋 金文 春秋中期或晚期

鎛(金文·春秋·春秋晚期) 春秋 金文 春秋晚期

鎛(金文·战国·战国早期) 战国 金文 战国早期

鎛(石经·唐·开成石经) 石经 开成石经

鎛(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鎛(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鎛(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鎛(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