霠字概述
〔霠〕字拼音是yīn,部首是雨,总笔画是17画。
〔霠〕字是上下结构,可拆字为“雨、立、今”或“"⻗"、立、今”。
〔霠〕字仓颉码是MBYTN,五笔是FUWN,四角号码是10127,郑码是FVSX。
〔霠〕字的UNICODE是U+9720,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8688,UTF-32:00009720,UTF-8:E9 9C A0。
〔霠〕字异体字是䨧、?、?。
霠的意思
霠
yīnㄧㄣ基本解释
◎同“?”。《玉篇•雨部》:“霠,沈雲兒。”《廣韻•侵韻》:“霠,雲覆日。”周祖謨校勘記作“?”。《字彙補•雨部》:“霠,與?同。”《楚辭•九辯》:“忠昭昭而願見兮,然霠曀而莫達。”唐韓愈等《遠遊聯句》:“靈瑟時窅窅,霠猿夜啾啾。”孫汝聽注:“霠,雲覆日也。霠猿,謂猿在雲間也。”清唐仲冕《登南嶽記》:“此宜長夏,非秋霠新霽時所得見也。”
霠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戌集中 部首:雨部
武英殿刻本: 第3293頁,第3字
同文書局本: 第1376頁,第34字
標點整理本: 第1366頁,第30字
音《廣韻》:於金切,音音──雲覆日。
《古三墳》:雲日蔽霠。宋玉〈九辯〉:霠曀而莫達。
例又,姓。
《廣韻》:出《纂文》。
《急就篇》:洗濯霠冷參辛臾。
〇〔按〕卽字之譌。
注解
〔霠〕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戌集中,康熙部首是雨部。
〔霠〕字拼音是yīn,上下结构,可拆字为⻗、立、今。
〔霠〕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yīn] ⑴ 同“?”。《玉篇•雨部》:“霠,沈雲兒。”《廣韻•侵韻》:“霠,雲覆日。”周祖謨校勘記作“?”。《字彙補•雨部》:“霠,與?同。”《楚辭•九辯》:“忠昭昭而願見兮,然霠曀而莫達。”唐韓愈等《遠遊聯句》:“靈瑟時窅窅,霠猿夜啾啾。”孫汝聽注:“霠,雲覆日也。霠猿,謂猿在雲間也。”清唐仲冕《登南嶽記》:“此宜長夏,非秋霠新霽時所得見也。”
霠的字源字形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