顚字概述
〔顚〕字拼音是diān,部首是頁,总笔画是19画。
〔顚〕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真、頁”或“眞、頁”。
〔顚〕字仓颉码是PCMBC,五笔是XHNM,四角号码是21886,郑码是RROG。
〔顚〕字的UNICODE是U+985A,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9002,UTF-32:0000985a,UTF-8:E9 A1 9A。
〔顚〕字异体字是顛。
顚的意思
顚
diānㄉㄧㄢ基本解释
◎同“颠”。
顚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戌集下 部首:頁部
武英殿刻本: 第3371頁,第14字
同文書局本: 第1408頁,第5字
標點整理本: 第1401頁,第19字
音《唐韻》:都年切;《集韻》、《韻會》、《正韻》:多年切,音
。
《說文》:頂也。
《爾雅・釋言》:顚,頂也。〔疏〕謂頭上也。
《詩・秦風》:有馬白顚。〔傳〕白顚,的顙也。〔疏〕額有白毛,今之戴星馬也。
例又,《玉篇》:山頂曰顚。蘇軾〈琴操〉:山有時而童顚。
例又,本末曰顚末。陸機〈文賦〉:如失機而後會,恆操末以續顚。〔註〕言先後失序也。
例又,《小爾雅》:殞也。
《釋名》:倒也。
《書・微子》:吿予顚隮。〔疏〕謂從上而隕。
《莊子・人閒世》:形就而入,且爲顚爲滅。〔郭註〕若遂與同,則是顚危而不扶持。
《正字通》:別作傎。
例又,與癲同,狂也。
《唐書・張旭傳》:旭大醉,呼叫狂走,以頭濡墨而書,世號張顚。
例又,地名。
《左傳・僖二年》:冀爲不道,入自顚軨。〔註〕虞地。
《後漢・郡國志》河東郡大陽有顚軨阪。
例又,縣名。與滇同。司馬相如〈子虛賦〉:文成顚歌。〔註〕文穎曰:文成,遼西縣名;顚,益州顚縣──其人能作西南夷歌。顚卽滇字。
音又,專一也。
《莊子・馬蹄篇》:至德之世,其行填填,其字顚顚。陸德明《音義》:顚顚,丁田反。崔云專一也。
例又,姓。晉有顚頡。見《左傳》。
例又,人名。
《書・君奭》:有若泰顚。
音又,《集韻》:亭年切,音田──顚顚,憂思貌。
《禮・玉藻》:喪容纍纍,色容顚顚。〔註〕憂思貌也。〔釋文〕顚,字又作,音田,又丁年反。
音又,與闐通。
《禮・玉藻》:盛氣顚實揚休。〔註〕顚,讀爲闐。〔疏〕顚,塞也。〔釋文〕闐音田。
音又,《集韻》:典因切──亦頂也。司馬相如〈上林賦〉:長嘯哀鳴,翩幡互經;夭嬌枝格,偃蹇杪顚。
音又,《廣韻》:他甸切,去聲──與
同。
例《集韻》亦作。
卷目:考證・戌集下 部首:頁部
愛日堂藏本: 第827頁,第3字
同文書局本: 第1678頁,第27字
《左傳・僖二年》冀爲不道入自顚軨。〔註〕虞地。《後漢・郡國志》河東郡大陽有顚軨阪。
謹按杜註無虞地二字。今据左傳原文於入自顚軨下增伐鄍三門。下照杜註原文改杜註河東大陽縣東北有顚軨阪。
又縣名,與滇同。《司馬相如・子虚賦》文成顚歌。註女穎曰文成。遼西縣名。
謹照原文子虚賦改上林賦。女穎改文穎。
《莊子》其字顚顚。
謹照原文其字改其視。
《上林賦》夭嬌枝格,偃蹇杪顚。
謹照原文夭嬌改夭蟜。
注解
〔顚〕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戌集下,康熙部首是頁部。
〔顚〕字拼音是diān,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眞、頁。
〔顚〕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diān] ⑴ 同“颠”。
顚字的翻译
- top, peak, summit; upset
顚的字源字形
战国 金文 战国
秦 简 关沮
汉 石经 熹平石经
唐 石经 开成石经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